从《读过金匮卷九》研究岭南名医陈伯坛学术思想.pdfVIP

从《读过金匮卷九》研究岭南名医陈伯坛学术思想.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读过金匮卷九》研究岭南名医陈伯坛学术思想

中文摘要 一、研究目的 陈伯坛是近代岭南四大名医之一,他将一生的教学讲义整理删增,著有《读过伤 言的著作,是近代研究仲景理论学说的重要著述。论文从近代岭南名医陈伯坛《读过 金匮卷十九》入手,分析探讨陈伯坛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丰富岭南医学研究的内容, 为广东省《岭南中医药文库》的编撰提供素材。 二、研究意义 清季之末,广州医林中,以专研经方著名者四人焉,乃陈伯坛、黎庇留、谭彤晖、 易巨荪是也。被誉为“四大金刚”,即四大经方派名医.伯坛一生穷研医圣张仲景的 医学理论,旁及备家,但又不全以仲景为依归。他以精、警、整、醒四字为医术,对 医理坚持“四不”:不剥削、不阿附、不随便敷衍、不拾人唾余,而羞与注家为伍,r 形成了他独特的医学理论和临证风格。伯坛不但精于伤寒,而且对仲景金匮的阐述也 很有成就.他最大的遗产是将一生的教学讲义整理删增,著有读过伤寒论》(1930 年出版)、‘读过金匮卷十九》、《麻痘蠡言》(1939年出版)等共80多万言的著作。特 别是《读过伤寒论》和《读过金匮卷十九》是近代阐述和弘扬仲景学说的一部重要著 述,是研究岭南经方派医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在全国中医学界具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论文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指导临证的实用价值。 三、研究方法及内容 (一)近代岭南伤寒、金匮经方派医家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分析 近代岭南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岭南医学及其研究意义、岭南医家医著,岭南温 病瘟疫、岭南医学教育等方面。对于岭南经方派尤其是金匮的研究,因固于著述较少 等因素而显得相对薄弱。 1.近代岭南伤寒研究现状 民国时期岭南医家对《伤寒论》研究,专著有6种:伤寒论旁训》、《伤寒论崇 正编》、《伤寒切解》、读过伤寒论》、‘伤寒门径》、‘伤寒科辑注》,其中以陈伯坛的 《读过伤寒论》最为有名,该书承钱塘二张之余绪,每能阐发经义,并品评自晋以后 诸家注疏之得失,大倡六经气化学说,以阴阳为纲要阐发三阴三阳气化学说,提出三 阴三阳的实质是人体应天之六气而反映出来的功能活动的概括,减少了气化学说的玄 奥色彩,在岭南蔚成一派。 建国后,关于该书的点校本未见过,而研究该书的论文也不多.经查仅有3篇论 文:其一,发表于《广东中医》1963年第5期《陈伯坛先生学术经验简介》,作者陈 坤华是陈伯坛之女,该文介绍了陈伯坛的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及九则医案。其二,肖 衍初1983年发表于《新中医》第12期的《陈伯坛与读过伤寒论》,他认为该书在 理论上的特点是以阴阳气化立论,特别是三阴三阳合化、从化之理,有异于陈修园、 唐容川诸家,而自成一家之言。其三,是李永宸等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 年第l期发表的《陈伯坛读过伤寒论·读法抉微——“伤寒论”不能读作“寒伤论”》, 作者认为应“以经解经”研究《伤寒论》;“伤寒论”不能读作“寒伤论”;纠历代注 家之误,以正读法之偏。 2.近代岭南金匮研究现状 近代岭南医家对金匮研究著作很少,1917年广东中医教员养成所李光策,番禺人, 教授《金匮》,未见其书。可阅者乃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为陈氏晚年香港之作, 脱稿后逝世。民国庚辰(1940)年五月伯坛中医专校同学会为纪念恩师将其出版。 《读过伤寒论》与《读过金匮卷十九》是陈伯坛学术成就的代表。他认为两书的 关系是“长沙全集,原序则蔽之以一合字。论合卷亦合,分之则书亡.分卷自叔和始, 易十六卷为三十六卷,显与原书有出入,幸在原文无纷更……伤寒分卷不分门,金匮分 门不分卷”.所以《读过伤寒论》终于卷十八,《读过金匮卷十九》列为卷十九,两书 为姐妹篇,读宜合壁共参。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曾于1998年立项资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金匮 教研室,整理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该书由黄仰模等人于2004年4月点校出版。 该书的出版,为后人学习和研究《读过金匮卷十九》和陈伯坛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基本 素材。关于研究陈伯坛《读过金匮卷十九》的论文,迄今为止,共有4篇. 其一,黄仰模‘从读过金匮卷十九看陈伯坛的学术思想》,他认为仲景书宜合 卷,探讨‘金匮》当与‘伤寒》合观,二书的理法方药互相联系为用,诸条文也每每 互相发明。其二,许国敏陈伯坛读过金匮之研究》,重点论述论治卒病注重个风 字,揭示人体生理及卒病病理,而金匮之卒病,有卒中即中风含义.其三,陈灿(读 过金匮)黄疸治法有感》,对仲景的治黄八法,包括了“汗、吐、和、下、温、清、 消、补”介绍甚详,颇

文档评论(0)

canggu808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