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一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塑性)和金属光泽的物质。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109种,其中有87种是金属元素。在这些金属元素中,有些元素,例如锑,并不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铈、镨的导电性还不如某些非金属元素(例如石墨)好。显然这一定义没有揭示出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差别的本质。比较严格的定义是:金属是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非金属的电阻温度系数为负值。 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是,其最外层的电子数很,一般为1~2个,最多不超过3个。由于这些外层电子与原子核的结合力弱,所以很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变成自由电子,此时的原子即变为正离子。因此,常将金属元素称为正电性元素。 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 过渡族金属元素,如钛、钒、铬、锰、铁、钴、镍等,它们的原子结构,除具有上述金属原子的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即在次外层尚未填满电子的情况下,最外层就先填充了电子。因此,过渡族金属的原子,不仅容易丢失最外层电子,而且还容易丢失次外层1~2个电子,这样就出现过渡族金属化合价可变的现象。 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 当过渡族金属的原子彼此相互结合时,不仅最外层电子参与结合,而且次外层电子也参与结合。因此,过渡族金属的原子间结合力特别强,宏观表现为熔点高、强度高。由此可见,原子外层参与结合的电子数目,不仅决定着原子间结合键的本质,而且对其化学性能和强度等特性也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原子结构不同,因而使原子间的相互结合产生了很大差别。现以食盐(氯化钠)、金刚石(碳)和铜为例进行分析。当正电性元素钠和负电性元素氯相接触时,由于电子一失一得,使它们各自变成正离子和负离子,二者靠静电作用结合起来,氯化钠的这种结合方式称为离子键。 金 属 键 事实上,虽然它偶尔也能与别的元素形成离子键,但它本身原子之间多以共价键方式结合。所谓共价键,即相邻原子共用它们外部的价电子,形成稳定的电子满壳层。金刚石中的碳原子之间即完全以共价键结合。铜原子之间的结合,既不同于离子键,也不同于共价键。 金 属 键 近代物理学的观点认为,处于集聚状态的金属原子,全部或大部将它们的价电子贡献出来,为其整个原子集体所公有,称之为电子云或电子气。这些价电子或自由电子,已不再只围绕自己的原子核转动,而是与所有的价电子一起在所有原子核周围按量子力学规律运动着。贡献出价电子的原子,则变为正离子,沉浸在电子云中,它们依靠运动于其间的公有化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叫做金属键,它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金 属 键 图1-1示意地绘出了金属键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在固态金属中,并非所有原子都变为正离子,而是绝大部分处于正离子状态,但仍有少部分原子处于中性原子状态。 金 属 键 金属及合金主要以金属键的方式结合,但也会出现金属键与共价键或离子键混合的情况。 根据金属键的本质,可以解释固态金属的一些特性。 金 属 键 由于自由电子很容易吸收可见光的能量,而被激发到较高的能级,当它跳回到原来的能级时,就把吸收的可见光能量重新辐射出来,从而使金属不透明,具有金属光泽。由于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所以当金属的两部分发生相对位移时,金属的正离子始终被包围在电子云中,从而保持着金属键结合。这样,金属就能经受变形而不断裂,使其具有延展性。 在固态金属中,众多的原子依靠金属键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但是,原子的聚集状态如何,即金属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如何尚未述及。下面进一步从原子间的结合力与结合能来说明,沉浸于电子云中的金属原子(或正离子)为什么像图1-1所示的那样规则排列着,并往往趋于紧密地排列。 结合力与结合能 为简便起见,首先分析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即双原子作用模型)。当两个原子相距很远时,它们之间实际上不发生相互作用,但当它们相互逐渐靠近时,其间的作用力就会随之显示出来。分析表明,固态金属中两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正离子与周围自由电子间的吸引力,正离子与正离子以及电子与电子之间的排斥力。吸引力力图使两原子靠近,而排斥力却力图使两原子分开,它们的大小都随原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如图1-2所示。 结合力与结合能 结合力与结合能 将上述双原子作用模型加以推广,不难理解,当大量金属原子结合成固体时,为使固态金属具有最低的能量,以保持其稳定状态,大量原子之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距离,这就是固态金属中的原子趋于规则排列的重要原因。 结合力与结合能 如果试图从固态金属中把某个原子从平衡位置拿走,就必须对它做功,以克服周围原子对它的作用力。显然,这个要被拿走的原子周围近邻的原子数越多,所需要做的功便越大。由此可见,原子周围最

文档评论(0)

钱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