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救援安全防护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灭火救援安全防护    近年来,各级消防部队坚持以“谋打赢”为目标,以战斗力为根本,以岗位练兵为载体,着力提高官兵业务素质,增强部队战斗力,成功地处置了多起典型的恶性火灾和交通、房屋倒塌等事故。广大消防官兵在抢险救灾中,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为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但在灭火救援中也曾发生多名官兵伤亡,影响了部队正常的工作秩序和部队稳定,给伤亡者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教训极为深刻。 一、5月8日,新疆乌鲁木齐慕源物流商贸有限公司租赁仓库发生火灾,一名消防战士在灭火战斗中英勇牺牲。 5月18日,湖北省汉宜高速公路发生8辆车连环相撞的严重交通事故,在抢险救援过程中,一大客车因雾大能见度低,车速过快,在冲破高管交警设置的警戒线后,撞上正在现场施救的120急救车,急救车随惯性撞倒前方正在消防车旁取特勤器材的一名新战士,后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另有13名官兵在抢险救援中不同程度中毒。 二、2006年10月17日上午9时35分许,江西省靖安县公安消防大队在扑救靖安县远南竹材有限公司火灾,搜救被困人员过程中,3名消防指战员不幸掉入温度高达70-80℃的工业水井中,造成2名指战员壮烈牺牲、1名战斗员严重受伤。 如何做好灭火救援中的安全防范工作 一、切实发挥火场观察员和急救员作用。 二、切实配齐安全防护和警戒等器材。 三、科学处置,杜绝蛮干。 一、切实发挥火场观察员和急救员作用。  要牢固树立灭火抢险救援中的安全意识,认清现场安全观察的重要性,务必设立灭火救援现场专职观察员,进一步明确观察员的职责和任务,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职责。要结合执勤岗位练兵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培训,提高观察员的科学预测、准确判断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果断地发出危险信号。要设立灭火救援现场急救员,加强急救技能培训,提高现场急救处置能力,保证现场一旦有人员受伤,能够有效地做好急救处置,防止因急救不及时、处置不当造成人员伤亡。 二、切实配齐安全防护和警戒等器材。  防护装备是消防官兵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护身符”,设置现场警戒是维护现场秩序和确保现场人员安全的有效措施。要把加强防护装备建设和配备必要的警戒器材作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严格按照《消防员防护装备配备标准》和《消防特勤队(站)装备配备标准》配齐配全防护装备,尤其要配齐避火服、隔热服、防化服、防爆服、电绝缘服等特种防护装备。所有执勤消防车辆要配备足够的警戒器材(标志杆、隔离警示带、危险警示牌、闪光警示灯等),统一配备急救药箱,备足常用急救药品,为安全处置各类灾害事故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科学处置,杜绝蛮干。  参与各类灾害事故处置时,要充分利用检测仪、探测器、呼救器、防护装置等技术装备,以及化学灾害事故处置辅助决策系统等先进技术,做到安全防护、科学处置,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对有可能发生爆炸、沸溢喷溅、高空坠落、中毒、建筑物倒塌、次生交通事故等危险场所必须划定警戒范围,设置警戒标志,并指定专人负责。要坚持等级防护原则,区分对象,确定灾害类别,根据灾害现场的危险程度划分区域,采取相应的等级防护措施。参战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和登记,避免因次生灾害或未预见潜在的危险或因未采取安全措施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不同条件下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第一部分 爆炸场所灭火救援安全措施 第二部分 防建筑倒塌事故安全措施 第三部分 防中毒安全措施 第四部分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安全措施 第五部分 交通事故处置安全措施 第六部分 防高空坠落事故安全措施 第七部分 防触电事故安全措施 第八部分 水上救助安全措施 第九部分 防辐射安全措施 第十部分 灭火救援装备器材故障及误操作安全措施 第十一部分 火场警戒安全措施 第一部分 爆炸场所灭火救援安全措施 一、对易燃易爆等场所、单位进行灭火救援时,必须划出警戒区域,消防车不得进入警戒线,停放时应车头朝外,保证随时能够迅速撤离。车辆不得已必须进入警戒线内时,尾气排气管必须安装合格的阻火帽。 二、进入易燃易爆物质泄漏事故场所,必须对现场进行检测,严格限制进入现场人数,进入人员一律穿着防静电服装,禁止穿钉鞋,关闭所有不防爆的通信设备,严禁明火、静电、摩擦、撞击,抢险救援一律使用无火花工具,并做好设备接地工作,接地点应在安全区域。 三、处置易燃易爆场所泄漏事故时,应在保持冷却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制止泄漏,防止形成大面积燃烧或爆炸发生。采取工艺灭火措施灭火,要在失火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合指导下进行,严禁盲目行动。 四、在不断发生爆炸的非禁水物质场所进行灭火时,要最大限度地使用带架、移动炮或遥控操作枪炮等进行灭火和冷却,防止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五、扑救储罐和压力容器

文档评论(0)

钱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