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行错案纳入司法赔偿范围之探究——以一起涉诉信访案为切入点.pdfVIP

民行错案纳入司法赔偿范围之探究——以一起涉诉信访案为切入点.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行错案纳入司法赔偿范围之探究——以一起涉诉信访案为切入点.pdf

第33卷第6期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V01.33No.6 2013年11月 JOURNALOFSHAOXINGUNIVERSI’IY NOV.2013 民行错案纳入司法赔偿范围之探究 ——以一起涉诉信访案为切入点 蔡新法1梅云2 (1.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2.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法院错误裁判民事、行政案件,直接导致当事人的财产权、人身权被侵犯,基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困难等方 面的因素考量,法律并未规定当事人有申请司法赔偿的权利,但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可判断将民事、行 政错案纳入司法赔偿范围是历史的召唤。当然,民事、行政错案纳入司法赔偿范围应有限制条件。另外,应有条件地将 精神损害赔偿纳入民事、行政错案司法赔偿范围,并应逐步改善当前的审查司法赔偿案件的组织和程序。 关键词:民事案件;行政案件;错案;司法赔偿范围 中图分类号:D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3)06—0057—06 一、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司法如何应对信访人的“有理取闹” 言某在绍兴县斗门镇有一楼房用于经营饭馆。2000年杭甬高速公路绍兴连接线改建工程启动征迁, 言某不同意补偿方案而拒拆,影响了工程进度。2001年,施工单位向法院起诉,要求拆除言某的楼房 并申请先予执行。法院作出裁定,强制言某腾退了房屋,随后该房屋即被施工方拆除。后该案经过一 审、二审和再审,法院最终以“该案系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引起的征用补偿纠纷,依照土地管理法及其 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属政府处理的职权范围,非法院的主管范围”为由,认为该案不符合法律规定 的起诉条件,也缺乏申请先予执行的法律依据,撤销先前的一审、二审判决,并驳回了施工单位的起 诉。…2007年言某向法院申请执行回转,要求恢复房屋原状,赔偿停业损失、诉讼费和精神损失等。因 法院不能裁定执行回转、恢复原状,言某自此走上了“北上京城南下省城”的信访之路。两级法院、 市委市政府多次协调补偿方案,总不能满足其要求。目前,党政、司法部门已答应补偿其近200万元, 但因与其500万元的诉求差距过大而搁置。 当前,绝大多数涉诉信访是因民事、行政裁判而引发,而因错误裁判的民事、行政案件引发的信访 所占比重,笔者虽未详加统计,但绝对数字必定惊人。涉诉信访是司法的顽疾,长期以来始终未能较为 妥善地解决。很多人都认为应该将涉诉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在法律的范围内予以解决。目前,此种观 点虽已基本取得共识,但对于如何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至今似乎还是毫无对策。上文所举案中,言某 就是抓住了法院无法裁定执行回转、恢复其房屋原状这一点,进而提出“漫天要价”的信访诉求。面 对这一起并不复杂的案件,法院竞束手无策,在与信访人的“较量”中毫无招架之力,原因何在?值 得深思。笔者以为,原因就在于:当事人在无法通过执行回转等司法途径获得充分救济的情况下,司法 赔偿的大门却始终紧闭着。于是,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只能通过“私了”的方式解决问题。涉诉信访当 事人矛头一般指向的是法院,故涉诉信访案的当事人实际上是法院与信访人。作为司法机关的法院在处 理自己作为当事人的案件时,居然选择且只能选择“私了”,这不能说是法治的无奈,因为改变这一无 奈的现状并非属于人力不可为之事。“私了”意味着脱离法律的轨道,信访人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要与 法院“讨价还价”,是当然之事。当前“花钱买平安”的老路子,在现实中遇到像言某“得理不饶人” ·收稿日期:2013—11一Ol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2013年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泊治中国背景下的非刑事司法赔偿”主题征文三等奖。 作者简介:蔡新法(1965一),男,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讲师。 梅云(1978一),男,安徽铜陵人,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万方数据 58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33卷 之类人不免要屡屡碰壁,一个言某即便能“买下来”,也“买不起”无数个“李某”、“王某”。因此, 不讲是非只求“稳定”的信访处理模式正慢慢走人历史的死角。 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dixiao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