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厂商理论,分配理论,国民收入核算.ppt
第五章 厂商理论 厂商均衡: 不同市场上的厂商决定自己的产量和价格的问题。 一、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 competition market) 2、完全竞争 又称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存在条件: 有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都是价格接收者,地位平等 商品同质,不存在产品差别。 资源自由流动。 市场信息畅通。 3、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表现 (2)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 (3)平均收益AR、边际收益MR: 4、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短期,价格既定,生产中的不变要素投入量固定。 厂商只能通过变动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来调整产量,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 (1)行业供给小于需求,价格水平比较高。 利润最大化原则为MR=MC E点为厂商决策点 决定产量OM,价格ON。 (2)行业供给大于需求,价格水平比较低。 利润最大化原则为MR=MC E点为厂商决策点, 决定产量OM,价格ON。 (3)厂商需求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P=AR=SAC, 厂商的经济利润恰好为零,处于盈亏平衡状态 E1:停止营业点 5、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供小于求,市场价格高,有超额利润,吸引厂商进入,价格水平回落;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的条件: 完全竞争市场简评:优缺点 判断题: 1、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卖者的单独降价行为不会对市场的供求形成较大影响。 2、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无须降价也能把产品卖出去,所以,他不会采取降价行动。 3、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4、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达到了长期均衡,意味着市场价格等于最低长期平均成本。 5、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厂商无法单独影响价格,所以,不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价格曲线都不会移动。 6、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不能影响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思考题: 为什么完全竞争中的厂商不愿为产品做广告而花费任何金钱。 “在长期均衡点,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利润都为零。因而,当价格下降时,所有这些厂商就无法继续经营。”这句话对吗 二、完全垄断市场(perfect monopoly market) 1、完全垄断市场:指一家厂商完全控制整个市场的商品供给。 2、完全垄断市场特点 一家厂商就是整个行业, 只有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 需求量与价格呈反向变动。 3、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 (2)总收益总成本,GFKN为亏损。 在不同的价格,或产量下,厂商的总收益不等。 4、完全垄断市场的长期均衡 MR = LMC = SMC(最佳规模) 白银危机:石油巨头垄断白银市场的战役及失败的启示 白银,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47号元素,符号为Ag, 原子量为107.87. 它的化学性质远远不如黄金稳定,却比铜、铝等有色金属稳定的多。经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加工,它可以反射出璀璨的白色光芒,所以经常被用做装饰品。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熔点较高,所以在工业时代开始后,被频繁地用作各种电子电气原材料。 与贵金属家族中的大哥——黄金相比,白银的地位是不稳定的。黄金被公认为最早最普遍的一般等价物,并被视为货币的始祖,正如马克思的名言:“黄金的本质不是货币,但任何货币的本质都是黄金”。其实白银也具备类似的特性,但它的价值相对黄金过低,物理和化学的稳定性又不如黄金,所以经常屈居不太受重视的位置。经济史学家认为,古代波斯帝国、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采用的都是金本位;中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铸造了标准黄金硬币,并为未来600年欧洲的金本位制度确立了标准;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之后,获取了大量黄金和白银,为欧洲的金本位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但是,古代和近代的金、银本位和现代的金、银本位存在本质区别,即使是以金币为基础货币的欧洲国家,也会发行银币或铜币。当时的人并没有太多的本位或双本位概念。东亚地区的局面则不一样,白银在官方和民间交易中都占据上风,可以认为实施了银本位或“银铜双本位”,以至于明清时期中国和日本的银价都明显贵于世界市场。 18-19世纪,银本位成为了美国和英国的争议话题。实际上,真正的银本位在欧美各国都没有长期实行,实行最多的是所谓“金银双本位”。1785年,美国宣称实行基于西班牙银币的银本位制度,可是这个银本位制度实际由黄金和白银共同支撑,而且白银价格的不稳定使美国经济多次遭到打击。19世纪前期,英国发现自己无法维持银本位(实际也是金银双本位),不得不于1844年宣布采取金本位。银本位无法维持有许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与中国的贸易——在19世纪中叶之前,中国在与西方的贸易中拥有巨额顺差(与英国的鸦片贸易除外),而中国采取白银结算,于是欧美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即使在中国已经不再拥有巨额顺差的情况下,与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