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新人教版).pptVIP

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新人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新人教版).ppt

2012创新方案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一讲 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新人教版) 1.看关键词 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宋祁的《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显然,作者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也通过这一“闹”字而自然地流露出来了。又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愁”字,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也为我们的答题明确了方向。 4.解读艺术手法,把握诗歌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妙处的品味。 例如,元代才子王冕的诗:“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诗歌中运用衬托手法,以冰雪林衬托梅之坚毅;还运用对比手法,拿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其清高守志,表达了作者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与世俗合流的高尚品格。 再如,李约的《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突出地运用对比手法,对百姓苦难的深刻同情,对贵族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生活的讽刺,全包含在对比之中。 5.了解传统审美心理,熟记特殊意象的含义 古诗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对后来咏史诗、咏怀诗、感遇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屈原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寄情于物、托物以 讽的表现手法,“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 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回归自然”,诸如此类的审美心理都与我 们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 点等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 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唐诗宋词更是以悲愁为美,“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隐逸是解脱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把握这个特点,对很多古典诗词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6.联想想象,分析抒情主体形象 诗歌言简意赅,讲究含蓄美、不直露的语言特点,要求我们鉴赏古诗形象时应通过想象,把作品留下的空白补充完整,使之成为完整的形象、情节或意境,从而认知这些或隐或显的抒情主体的形象。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上阕写太守出猎的“狂”劲,展现了一个意气风发的狂飙式的人物形象,下阕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委以重任,到边疆抗敌、报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方法与技巧固然重要,但只有结合实践并熟练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无穷的威力。 三、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 理解诗歌的意境是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理解诗歌的基础之一。因此,这就经常成为考查设题的首选。也就是说,考生应该把这作为诗歌备考的重点。 何谓意境?简单理解就是诗歌中通过描写特定景物表达诗人情感而达到的某种境界。 理解诗歌的意境有两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只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才有意境可言,不是所有诗歌都有意境。二是意境包括三个因素:即景物、情感、境界。 1.设问方式 考查意境的试题形式是比较容易判断的。常见的提问方式或提问角度如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3)诗歌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4)诗歌中某句诗展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诗是 表达×××情感(情怀)的吗?为什么? (5)诗歌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答题思路 当考生对意境答题规律掌握得较为熟练后,下面这些步骤是可以灵活地进行前后变动的,但不管如何变动,这些内容都是要具备的。一般答题步骤和要求如下: 第一步:总观点(遵循先观点后分析原则)。这一步十个字之内即可。 第二步:精练直观陈述诗歌图景或画面内容。(景)有的考生由于对诗歌理解不到位而可能很难以做到“精练陈述”诗歌图景或画面内容,这个时候,就把诗歌用散文化语言来描述,只是不要把诗歌理解当做古文翻译来完成就行了。 第三步:用稍微专业一些的术语概述画面与景物结合的特点。之所以强调专业术语,因为这是你的成绩与其他考生拉开距离的关键。常见的表现意境的术语有: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iuguofu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