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讲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岳麓版必修2)资料.ppt
(2)改革内容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土地公有制 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 企业(集体或个人创办)。(所有制改变)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2004年) (P102页) 我国的工业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三次重大变化?从建国初到1956年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92年)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为主,计划为辅。)。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 B、特征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根本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宏观调控: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高考真题 1、(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训练:[2010?四川卷] 下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 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汕头 上海浦东 2001 重点讲解 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 经济特区“特”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 ①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②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 ③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1)经济特区——点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 设立的目的不同 ;设立的地区不同; 社会制度不同 ; 享有的权限不同 。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深圳、 珠海等经济特区的最大区别是 A法律制度 B经济问题 C社会性质 D 政治体制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与中央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不是国家主权实体 联系 主要是沿海开放城市 港、澳、台 主要是五大民族自治区 范围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政策 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 可根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自治权 权限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制度 发展经济,促进现代化建设 和平统一祖国 解决民族问题 目的 不 同 点 经济特区 特别行政区 民族区域自制 关系 性质 影响 内容 背景 现在 旧中国 列强入侵 被迫开放 独立自主 主动开放 不平等 平等互利 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推动经济发展,适应全球化 被侵略的产物 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 总结提升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1)历史教训: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 2)必要性: ①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②克服计划体制弊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有利条件: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为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对外开放的历史意义 1)经济上: 2)政治上: 3)科学 文化上: 有利于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加强与友好国家以及各国人民的交往,创造良好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也有利于我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加强对外科技、教育、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快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加速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十四章营运资本投资资料.ppt
- 第十四章资本成本资料.ppt
- 第十四章通货膨胀资料.ppt
- 第十章 所有者权益资料.ppt
- 第十章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战略资料.ppt
- 第十章+应付及应交款项资料.ppt
- 第十章+收入费用利润资料.ppt
- 第十章,市场营销中的价格资料.ppt
- 第十章2工程量清单招投标资料.ppt
- 第十章RSI,WSR,DMI,AR,BR,CR,VR,PHY指标资料.ppt
- 2012-2021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中语文汇编:词类活用.pdf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市场优化算法_(28).电力市场中的市场力分析.docx
- 医院培训课件:《俯卧位通气的护理》.ppt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能效优化方法_(1).电力市场基础理论.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能效优化方法_(9).电力系统运行与能效优化.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能效优化方法_(15).电力市场与环境影响分析.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优化调度_(1).电力市场基础与原理.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优化调度_(14).电力市场改革政策与影响.docx
- 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优化:电力系统运行优化_(4).电力系统运行基础.docx
- 2025年航运行业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