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ppt

(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深化探究 考点3 邓小平理论 考点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主题一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深化探究 考点3 ? 近代对外开放 现代对外开放 背景 在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 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主动实行的 内容 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 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考点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深化探究 考点3 影响 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性质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考点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讲史料 史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导读 史料说明中国吸取了历史上闭关锁国导致日益落后的教训,从而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深化探究 考点3 考点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史料二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在北京召开,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导读 史料中“东有深圳、西有喀什”“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是对外开放“多层次”和“全方位”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 深化探究 考点3 考点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练史料 (2014·天津高考,节选) 史料一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深化探究 考点3 考点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史料二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饰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深化探究 考点3 考点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探究:对比史料一与史料二,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 答案 进步: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 深化探究 考点3 考点2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易错提醒 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点误区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考点2 考点2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2.城市 (1)原因: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2)依据: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①基本任务: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②中心环节:增强 活力。③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考点2 企业 1984 考点2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2 考点2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深层点拨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四个转变 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优先发展重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