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亭报告2011最新版.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炳亭报告2011最新版.ppt

楼梯 对“高效课堂”的总结性阐释 十个字: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九个字: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 八个字:学会、会学、学乐、创学 七个字:把学习交还学生 六个字:自主合作探究 五个字:以学生为本 四个字:揪住两惟 三个字:搞舒服 二个字:自学 一个字:学 我喜欢的两句话 【爱默生】向着特定目标前进的人全世界都会为之让路 【里尔克】成功意味着什么,坚持就是一切! 信仰课改,是为了破除传统教学的迷信, 解放生命、追求真理 libuqima@126.com 李炳亭新浪博客 13335179175 谢谢喽! 文化其实是为学校“招魂” 班名与班本课程 班规与班级自治:缔造乌托邦 活动与文化过滤: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儿童是文化的创造者、设计者、消费者 教师文化与行为 三句话说课改 改变状态即课改 遵照儿童的方式即课改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即课改 揪住三个“三”大做文章 三类:A、B、C 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三学:独学、对学、群学 高效课堂的六字真言:自主、合作、探究 第七部分:认清传统的“原始”面目 教师讲、学生记 传统课堂无聊、压抑 比地震可怕? 传统课堂让学生厌学、厌世 这样的“表达”能唤醒教育的“麻痹”吗? 表演课是好课吗 舞台是谁的?谁是获益者? 让这样的课堂永远消失 减负的出路是增加“吸引力”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播下龙种,收获的是什么? 找回丢失的“创造” 倒数第五 展现生活情趣 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为了一代人的理想 公园里的京剧 千万不要误读是刁难教师 教师受害者,替代包办 教育患的是“课堂并发症” 纠结就在课堂 好教育写在脸上 “文化” 织就“天罗地网” 要解放先开放。文化入手,占领视线 两个比喻:阳光下的雪糕、看见红布的公牛 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 中国教师报李炳亭 序:我们为什么要课改 教育已到最危难时刻 教育的底线是保全生命 教育收获了什么?给公民安全、富庶、美好生活 学“二代”、知识奴仆、呆如木鸡、冷酷无情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社会 放生、从油锅里捞孩子 责任不在教师!专制教育作祟、回到“人本” 睡不着,就站出来 改革难,总该有人站出来。“崔其升体制” 课改是改“生态”,前提改“人性”,铸造信仰 计划经济、计划生育、旧城改造为何能成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早改主动、晚改被动、不改反动 改,即做行动家,做而论道,学愚公、拒智叟,重写基于“人”的中国教育学! 善于“无中生有”,改,重要的是勇气。小岗村启示 课改四步路 理念变观念 观念变方法 方法变文化 文化变信仰 ■核心是“人本” →拒绝奴化、异化、工具化 教育:从儿童出发。“认识”学生:好奇心、展示欲 从教师出发。“认识”教师:有尊严发展的生活 思想: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相信教师、解放教师、利用教师、发展教师 ■管理不是控制,而是点燃、激励、唤醒! 关于学校的隐喻——池塘理论 “如果你在地里挖一个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等。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尽管你也许没有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到那里的,自然看着它呢。(梭罗《种子的信仰》) 学校生态:校魂:信念力、凝聚力、行动力,形象代言人 班级生态:班魂:“旗帜”“号角”,传承“班本”,形象代言 小组生态:组魂:组本课程,形象代言人 ■生态即条件,育人即文“化”的过程 学校能为学生做什么 学生的学校 三个文“化”场景:楼梯、宿舍…… 三个组织:学校、班级、小组 三个生态:池塘理论 三个关系:教学、师生、环境 三个中心:情感、学法指导、作业评价 三个管理:学管会、学生会、团委队委社团 第一部分:认识学习 即便为升学,也需解决两个“普通”的问题,一切问题都需要回到课堂上去求解答案。 1、如何让“普通”老师上出“不普通”的课? 2、如何让“普通”学生学得“不普通”? ■如今的学生不会学→传统手段→不会学 学习的三个特定场景 1、老太太打麻将:学习即经历 2、打麻将:选择与建构 3、打篮球: 失败—反馈—矫正—成功体验 ◆通过网吧看课堂 ■“学生”一词的基本含义:“学中生” ■“教师”不应是“二传手”,而是放手发动一传 ■“课堂”凡是有学生发生的地方都叫课堂 ■高效课堂: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课改关键:“二传”变“一传” 所谓一传,即让学生与学习直接对话 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重建“课堂作风” 母亲角色的启示 成人认知与儿童认知的区别 关于“二传”的几个追问 一切学习都是“自学”(独学、对学、群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