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埤鄉.ppt-雲林縣教育網.ppt
???? 地名由來 有關大埤鄉名的由來,根據耆老所說,當年荷蘭人佔領 台灣時期,曾經在現在大埤鄉公所西北方約三百公尺的 地方,建了一個水塘,〈台灣人稱水塘為「埤」〉。因 為荷蘭人頭髮接近紅色,所以本地人習慣稱這裡為「紅 毛埤」,是荷蘭人建築的水塘之意。在紅毛埤的上游有 一個庄社,住在這兒的老百姓就稱自己的庄社為「大埤 頭庄」,民國35年改為大埤鄉,後來就簡稱「大埤」。 而另一較可靠的說法是:大埤鄉早在三百多年前荷蘭人 佔據時代,就已經有大陸移民來開發,而在大埤鄉公所 西北方約三百公尺處有一水塘,當時稱為紅毛埤,後來 居民將此地稱為「大埤頭庄」,光復後改稱為大埤鄉。 地方特色及特產 由於本鄉位於豐沃之嘉南平原,灌溉水利設施 發達,因此農業是本鄉主要產業。 酸菜 本鄉酸菜占全省產量80﹪強,故本鄉素有「酸菜的故鄉」之美譽。 蘭花 大埤地區主要的花卉為劍蘭(唐菖蒲)、蝴蝶蘭。劍蘭的種植面積近70甲,年產量約1000萬枝,是高經濟價值的作物,主要以外銷市場為主, 蝴蝶蘭的栽種更是大埤鄉花卉生產的主力, 吸引許多年輕朋友投入栽種。 交通路線 相關網站 http://163/~dpps/.27.147.1/~dpps/ * * 玫瑰天主堂 古蹟與名勝 在一百多年前,埔羌崙因為臨進北港溪,交通便利,曾經是個人口集中的村落。西班牙高信隆神父在一八八七年來到埔羌崙建造了天主堂傳教。這個教堂在初期是雲林、嘉義地區的中心教會,大林一帶的信徒曾經走上半天的路程,來到埔羌崙天主堂瞻禮。時到今日,交通路線的改變,埔羌崙的人口不增反減,己經成為一個寂靜的小村子,村中的天主堂信徒更加稀疏零落。教堂尖聳的屋頂伸向天空,十字架矗立著,午後冬陽暖暖,教堂孤獨卻不悽涼! 三山國王廟 清朝康熙甲寅年(西元一六七四年),適有廣東省人士張忠義渡海來台,隨奉三山國王香火保身,鎮宅奉祀於太和街。殆嘉慶己巳年(西元一八四五年),由張元國、張元基兄弟發起太和街附近五十三庄信徒捐資興建廟宇,期間經過多次修繕增建,始有今日規模基礎。廟內建築均出自名師手藝,不論跤趾陶、石牆、石柱、木樑、木柱等都是雕樑畫棟,深具歷史藝術價值。民國八十五年七月本廟被台灣省文獻會選定為全省各寺廟負責人文物文獻講習指定參觀地點,並經內政部審定列入國家三級古蹟加以保護。 三秀園 三秀園位於雲林縣大埤鄉怡然村怡然路二六號,當地村民稱之為「三間仔」。三秀園建於清朝末年,由本地望族張添盛先生所籌建,該園興建之初,園內樹上寄生著許多美豔肥碩的藥草--靈芝。靈芝的俗名叫做「三秀」,因此張添盛先生將此園取名為「三秀園」,以增添它的詩情畫意。 添盛先生為清末秀才。為了以詩文會友,禎祥先生將三秀園加以擴建,並蒐集了奇花異草,遍植園內。園內有以樹根為橋的古榕樹,造型特殊的九重葛,寄生茂盛林投的老茄冬樹,難得一見的七弦竹,庭院內更添置了一座古色古香的石磨,更增添了幾許的詩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