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 题 - “福建高中新课程” 网站首页.doc
通州市2009届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
地 理 试 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写在第Ⅱ卷综合题前相应的答题表中。)
下图为某大陆北纬48°沿线地区的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该大陆为
A.欧洲大陆 B.南美大陆
C.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2.甲地气候类型为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
3.影响a地降水的主要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读下图,回答4-5题:
4.甲乙两城的所临海域分别是
A.红海,波罗的海 B.加勒比海,阿拉伯海
C.黑海,中国南海 D.墨西哥湾,孟加拉湾
5.甲乙两城市每年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是
A.滑坡 B.泥石流 C.飓风 D.寒潮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的气温雷达图(实线、虚线分别为1月和7月的均温)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6~7题。
6.四个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沙尘暴影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四个地区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图表示的是某大洋环流示意图,且c,d两地全年昼夜等长,则
A.①洋流为西风漂流,性质属于寒流 B.②洋流附近可能有沙漠和大型渔场分布
C.④洋流势力强大,沿岸地区形成面积广
D.此洋流圈是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各数据趋于减小的是 A.粮食总产量 B.人均粮食占有量
.耕地面积 D.粮食单产
.有关西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扩大耕地面积以增加粮食产量
B.现有工业以技术指向型工业为主
C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的人口压力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1-13题。
11.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时差的缘故,空中小姐在广播中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
A.调快 1 小时 B.调慢 1 小时 C.调快 24 小时 D.调慢 24 小时
12.到达美国后,酒店大堂悬挂着三个大钟(如图所示),这时广州时间应为
A.5 时 B.8 时 C.16 时 D.21 时
13.从广州往返美国(航线不变),旅客发现去程时间短,返程时间较长,这是因为 A.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的缘故 B.受东北信风影响的缘故
C.受高空西风影响缘故 D.受时差影响的缘故
气象部门用五天平均气温的高低(简称候平均气温)作为划分四季的指标:低于l0℃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 0℃~22℃之间分别为春秋两季。读图2“2007年l l月7日(立冬日)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回答14-16题。
14.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天出现有三种季节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地区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大 D.各地经度差异大
15.此时从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降雨,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锋面在附近活动
C.山地抬升偏北风 D.受台风登陆影响
16.这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在西南地区最有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 B.地震 C.洪涝灾害 D.水土流失
某天文兴趣小组的学生,在某地观测太阳的视运动情况,发现太阳在空中是从左向右运行的,并将其观测情况绘成下图。读图并完成—25题。
.有关该小组当天观测记录可信的是
A.此时北半球太阳正北升、正北落的地方为70°N
B.该小组位于30°N的某观测点的朋友告诉他们,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0°
C.该小组所在地的太阳能热水器的采光板的最佳角度为与地平面形成40°的夹角
D.该小组所在地物体的影子移动的弧长所对的圆心角为140°
.有关图示季节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的农民正在剪羊毛B.新加坡海峡的海水正在向西流
C.华北平原的盐碱土正处于淋盐期D.收割A. B.C. D.A. B.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