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解析.ppt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河北农业大学兽医病理教研室 第一节 充血(局部组织/器官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一、动脉性充血(充血) 1、概念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局部动脉性血液含量增多,简称“充血” 2、发生机制 (1)神经调节作用:致病因子刺激,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使局部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使正常处于闭锁状态的毛细血管开放,造成局部动脉血液增加。 (2)神经体液作用:炎症灶中的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激肽、代谢产物,使小动脉平滑肌紧张性下降,导致血管扩张。 3、充血的病理变化 眼观变化:充血的组织色泽鲜红,体积肿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切面外翻),温度升高。 组织学变化: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管腔增大,管壁变薄,内充满红细胞,血管数目增多。 4、充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1)结局 一般是暂时性的,病因消除即可恢复 2)对机体的影响由充血的时间、部位决定 积极:血流增加,流量大,带来更多的氧、养分、抗体,增加组织防御能力。同时将病理产物带走,对消除病因和恢复组织机能有积极作用。 不良影响:时间久导致血管持续膨胀营养缺乏,管壁张力下降,血流减慢,变为淤血。 心外膜充血 (H.E,100x) 心外膜充血(H.E,400x) 1、概念: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引起局部组织器官中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简称“淤血”。 2、病因 1)局部性淤血:①静脉受压(狭窄/闭塞):肠道扭转,肠套叠,绷带过紧、肿瘤等压迫; ②静脉阻塞。 2)全身性淤血:心肌变性、心包积液,心瓣膜病,心收缩力减弱,尤其是右心心力衰竭时。 3、淤血的病理变化 局部淤血组织呈暗红色或蓝紫色,体积肿大,机能减退,皮温降低。 淤血组织因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回流受阻而扩张,充满红细胞,组织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局部组织呈现暗红色。淤血持续发展,静脉压升高及局部物质代谢障碍,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局部淤血性水肿, 故淤血部体积肿大。 发绀:动物可视黏膜和被毛较少或缺乏色素的皮肤由于淤血,使局部组织变为蓝紫色的现象,称为发绀。 A、肺淤血 (1)肉眼变化:肺呈紫红色,体积肿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弹性降低,质地坚实,表面光滑,重量增加;切面外翻,并从切面流出大量混有泡沫状的血样液体。 猪肺充血、淤血 肺组织的沉浮实验 正常时2/3在水上— 淤血时半浮于水---- 出血时沉于水下— (2)肺淤血时组织学变化 小静脉及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满红细胞。肺泡腔内积有水肿液/浆液(其中含数量不等的红细胞、巨噬细胞及少数脱落上皮)。 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还可见到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这些巨噬细胞多见于心脏衰竭的病例,称为心力衰竭细胞,简称心衰细胞,又称为尘细胞。 肺淤血水肿 慢性肺淤血:肺泡内可见吞噬红细胞而生成含铁血黄素的单核细胞或肺泡巨噬细胞(心力衰竭细胞) B、肝淤血 右心衰弱时,首先引起肝淤血,因为肝静脉与后腔静脉直接相连而又缺乏瓣膜。 肉眼变化:肝脏体积稍肿大,边缘钝圆,被膜紧张,重量增加,表面呈紫红色。切面流出大量暗红色凝固不良的血液,呈暗红色。 肝淤血组织学变化 肝小叶中央静脉及窦状隙高度扩张,内充满红细胞。中央区的肝细胞因受扩张淤血的血管压迫而发生萎缩或消失,周边区肝细胞,因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此时,肝组织切面的颜色不一,小叶中心部呈暗红色,周边部呈灰黄色,成为红黄相间的斑纹,称为槟榔肝 。 肝淤血 肝淤血:狄氏间隙明显可见 充血、淤血鉴别 4、淤血对机体的影响 取决于淤血的范围、时间、发生速度和侧枝循环建立情况。短时局部淤血,除去原因则可消退,如果淤血的原因长期存在,则淤血逐渐加重,造成出血,称为淤血性出血,并使实质细胞发生变性、萎缩和坏死(淤血性坏死)。 第二节 出血(Hemorrhage) 一、概念 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体表或天然孔的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为内出血。 二、原因及类型 1.破裂性出血:心、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2.渗出性出血:肉眼上或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出血管壁有明显的解剖学变化,红细胞可通过通透性增高的血管壁漏出血管之外。 三、病理变化 1.破裂性出血的病理变化 (1)血肿:组织内的局限性出血,血液蓄积一处,常发生于皮下、黏膜下、浆膜下与肌肉等处。 (2)积血:体腔内出血称为腔出血或腔积血(如胸腔积血,腹腔积血,心包腔积血)。 (3)溢血:指伴有组织破坏的不规则的弥漫性出血称为溢血,常与组织碎片相混合。 (4)实质性出血:如果软组织大面积损伤,分辨不出是动脉还是静脉血管出血时,则称为实质性出血。 2.渗出性出血的病理变化 ①瘀点:针头大或更小的出血点(直径在1mm以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