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l第二章 船舶振声激励源
柴油机激励力:①运动部件上的惯性力形成的不平衡力和力矩,其主频率是低谐次的。②气缸内气体爆发压力产生的侧推力和倾覆力矩,其频率是高谐次的。
螺旋桨激励力:①螺旋桨回转时作用在它附近的船体表面上的变动水压力,称为脉动压力。它是沿船体表面进行积分得到的,又称表面力。②作用于桨叶上的变动流体力所激起的激励,通过轴系、轴承传给船体,又称轴承力。
载荷效应:随着螺旋桨的旋转,桨叶周期性地时而接近该点,时而远离该点。因此由涡引起该点压力也相应地时大时小周期性地变化,这是产生脉动压力的起因之一;因为涡强度和螺旋桨载荷有关,则称这部分脉动压力为载荷效应。
叶厚效应:圆柱体在流场中运动,流场中某一点P处所受压力必将随着圆柱接近和远离该点而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效应。
小结:载荷效应和螺旋桨的负荷有关,即与螺旋桨的推力和扭矩有关;而叶厚效应则与螺旋桨的几何尺寸,主要是螺旋桨叶的厚度有关。脉动压力的主要频率成为螺旋桨叶频和叶频的整数倍,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桨叶的几何要素、船体尾部的线型、伴流特性、桨轴转速、功率、螺旋桨叶梢与尾壳板之间的间隙,以及螺旋桨的叶数等。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梢系的大小及螺旋桨的叶片数。梢系↑,脉动压力↓,梢系到一定大小,脉压减小变化很少。螺旋桨叶数↑,脉动压力↓。(表面力、轴承力计算无)
波浪激励源: ①轻载状态时船首底部出水后再入水产生的冲击②满载状态时船首甲板上的冲击③船首部外夹板的外源波浪的冲击。这种冲击引起的船体瞬态响应主要是二节点衰减振动,与风浪的大小、船舶航速、航向及首吃水有关,称为冲荡。
波激振动:在风浪不大的海洋中航行时,船体经常发出持续的垂向二节点振动,形成尾部上层建筑十分剧烈的纵向振动,这种振动是由波浪产生的非冲击准定常激励力引起的,常称为波激振动。(回转激励力:、轴系激励力:轴系自身的质量偏心、联轴节安装不良、排气压力波、舵)
过度振动的后果:①使船员和旅客极度不适,容易疲劳和损害健康,使机器和仪表工作失常,寿命缩短,甚至失灵损害②使高压力区的船体结构等出现裂缝或疲劳破坏③引起噪声,影响人员工作和健康以及舰船作战性能和潜藏隐蔽性
第三章 船舶机械及控制
1.船舶机械有害振动的控制措施:防振和减振两种,防振是在船体设计阶段考虑到振动的容许标准而采取降低振动的措施;减振是在船舶使用阶段使营运船舶的振动下降到容许标准。
2.防振减振基本原理:⑴避免共振:改变固有频率或激励频率;⑵减小激励力;⑶减小振动的传递
3. 减小激励力:对于存在外部不平衡力或不平衡力矩的柴油机,加装平衡装置和平衡器来减小激励力和激励力矩。平衡补偿装置是使偏心质量以和主机激振频率相同的转速旋转,产生补偿力或力矩以抵消柴油机不平衡力,减少它们对振动的影响。有离心力平衡重、平衡轴系、电动平衡器来抵消柴油机不平衡力。按平衡激励形式有:一次力矩平衡器、二次力矩平衡器、组合式平衡器。按运转驱动形式可分为:电动机驱动(电动平衡器)、由曲轴驱动直接附装在主机上。
4.隔振器:在机座下部装设,使 主要用于副机。目前国内常用的减振器有:⑴橡胶减振器:结构简单、有较好的隔声、缓冲和减振效果,但易老化。⑵金属弹簧减振器:性能稳定,但内阻小、高频震动及声振动的隔绝性能差。
5.防振支撑:针对长冲程和超长冲程主机的,有3种:机械式支撑、摩擦式支撑、液压式支撑
6. 螺旋桨振动控制:改善伴流、改进螺旋桨设计、减小激励传递。
7.改善伴流:①尾部设计根据船模试验,单桨船U型尾的轴向伴流较V型尾均匀。 球型尾和开式尾间隙大 ,伴流变化小 ,脉动压力小 ,推力系数较高。用尾垂线前0.1L(L为船长)处的船体横剖面的形状参数
τ=a/b来判别U型和V型,它表示船体剖面在水线处的斜率。U型尾可明显改善伴流;单桨船采用U型尾或球型尾;双桨船采用V型尾。
②加装尾鳍V型与U型的差别仅在于缺少阴影部分,以两个三角形构架充实该部分也能起到上述特征的作用,实现由V向U的转化。恰当设计这种构架在横向和纵向的形状和尺寸,便是所谓的导流鳍。水滴型导流帽(舵上):改善螺旋桨去流的不均匀性;导流鳍:起整流作用,使伴流场均匀;③控制去倒角:去流角是船体纵剖面与后体水线之间的夹角,增加去流角会导致平均伴流和船舶阻力增高,从而使螺旋桨的载荷加大。单桨船去流角200。否则,在水流与船体间形成死水区。
9.改进螺旋桨设计:①叶数:螺旋桨的设计应该尽量避免空泡。在无空泡的情况下,螺旋桨所激励起的表面力的大小,随页数的增加而减少。所以从减振角度出发,应尽可能地选用多叶螺旋桨。但随着叶数的增多,推进效率有可能降低。叶数的增加还可能引起上层建筑结构的共振。此外,叶数还须与柴油机的缸数相匹配,如八缸四冲程柴油机不宜用四叶桨。故叶数的选择必须全面考虑(叶片数↑,→表面力↓、→推进效率↓、 →引起高频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B∕T 5728-2022 阿胶糕 QB∕T 5728-2022 阿胶糕.pdf
- 第6课 个性水杯展风采(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闽教版[001].docx
- 2025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答案.docx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全单元教学课件PPT小学公开课.pptx
- 第6课 个性水杯展风采(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闽教版.docx VIP
- 闽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三维趣味设计 6 个性水杯展风采》说课稿.docx
- 《个性水杯展风采》说课稿与评价 五年级下册闽教版.docx
- 2025年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完整.docx
- 新版--江苏省建设工程监理现场用表(第五版).pdf VIP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写作指导及范文展示.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