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袋设计——品牌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包袋设计 服饰配件艺术 包袋设计 学习目的: 了解中外包袋的发展历程 熟悉掌握包袋的分类 著名的包袋品牌、经典包袋造型 包袋制作的材料 包袋设计要素 动手制作包袋纸样 一、包袋的演变 兽皮袋 虎头绶囊 鱼袋 荷包 现代? 原始时期 汉、魏时 唐代 清代    在中国历史上, 包最早叫做“囊”, 又叫“荷囊”, 荷者, 负荷;囊者, 袋也。意思就是古人用来装零星细物的小袋。因古人衣服没有口袋,一些必须随身携带的物品(如毛巾、印章及钱币等),只能贮放在这种袋里.在使用时既可手提, 又可肩背, 所以也称“持囊”或称“挈囊”。制作荷囊的材料大多是动物的皮, 如新疆鄯善苏巴什古墓出土的一件,以羊皮为之,呈长方形,长6.7厘米,宽3.7厘米,在口部有一拴系的皮带,以备挂佩。现存最早的囊实物, 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的遗物。        汉代(公元前202年)以后, 人们觉得老是提着或是背着有些不方便, 就出现了挂在腰间的荷囊,并形成一种习俗,俗谓“旁囊”。 也就是日后荷包的雏形, 《北堂书钞》卷一三六引《曹瞒传》:“(曹)操性佻易, 自佩小囊, 以盛毛巾细物。”《晋书.邓攸传》也记载:“邓攸梦行水边, 见一女子, 猛兽自后断其囊。”由此看来, 女子配“包”也是自公元265年就有的。    到了唐朝(618-907年)前后, 配囊已是很自然的事,大概和现在的人都带着钱包差不多, 而且唐朝时, 人们配囊的装饰性作用也日益突现出来, 首先表现在材料上, 不仅用动物的毛皮来制囊, 而且用了光滑鲜亮的丝织物, 而且在丝织的囊表面, 绣上了五彩缤纷的图案;其次, 囊的形状也不再是原来一尘不变的方形或矩形, 而是出现了圆形、椭圆形、也有桃形、如意形、石榴形等;图案有繁有简,花卉、鸟、兽、草虫、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语、诗词文字都有,装饰意味很浓, 如《朝野佥载》记载:“上元年中, 令九品以上佩刀砺等袋, 彩为鱼形, 结帛作之, 取鱼之象, 强之兆也。”同时, 囊的属性也有了变化, 某些材料做成的囊被做为了身份的象征, 更突出了其装饰性的做用, 如《隋书.礼仪志六》:“囊, 二品以上金缕, 三品金银缕, 四品银缕, 五品、六品彩缕, 七、八、九品彩缕, 兽爪。官无印绶者, 并不合佩囊及爪。” 宋代(960-1297年), 正式出现了“荷包”的说法, 袁枚《随园随笔》下有“紫荷非荷包”, 在元杂剧及明清笔记小说中也常见这种提法。时至今日, 荷包仍然是钱包的代名词    明清(1368-1911年)之后, 荷包的发展更是趋向了多元化, 存世的有很多, 通常以丝织物做成, 上施彩绣。因制作荷包的质料、造型各不相同, 名称也不一, 有的造型上小下大, 中有收腰, 形似葫芦, 所以称之为“葫芦荷包”。有的做成鸡心形, 上大下小, 俗称“鸡心荷包”。在一些大、中城市, 还有专门生产这种饰件的作坊。如《旧都文物略》记:“荷包巷所卖官样九件, 压金刺锦, 花样万千。”据说这种荷包最初是男子用来盛放烟叶的, 后来大家觉得美观, 于是争相仿效。北京《竹枝词》云:“为盛烟叶淡巴菰, 做得荷包各式殊。未识何人传妙制, 家家依样画葫芦。” 在国际上, 16世纪初.当时欧洲的皇室贵族流行举办舞会。贵族夫人及名媛们为了能随身携带胭脂和口红,便请裁缝为她们制作一只只精致的小口袋,小巧玲珑,挂在手腕上,因此不会影响她们的舞姿。 18世纪前,女人的手袋都不能公示于众,女人的私人物品装在一个小袋子里,贴身系在腰间。她们可以从裙身和内衣的隔层伸手摸到这个袋子。那时的女人自己缝制这些坠到膝盆的袋子,从裙子外完全看不到。 到了英国摄政时期,女人们开始穿一种较透明的棉布裙子,里面的袋子成了问题。因为在薄薄的裙子底下挂一个重袋子是很不雅观的,于是她们开始用网袋来装扇子和香盒。当这些网袋最初出现在女子的手腕上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手袋真正“登堂入室“。 慢慢的包袋做为时装配件成为女士们衣着打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于不同的潮流文化,不同的时代状况, 不同的场合, 女人的包袋已演变出变幻无穷的形式。 十九世纪初, 欧洲打开其世界之门, 大型的旅游袋便成为进出欧洲的必需品。大袋和箱子顺应而生。 20世纪初, 作为时尚代表的包饰, 成为司空见惯的流行物品, 受当时横扫欧洲的东方文明风气的影响, 包饰变得千奇百怪。但在那个时代, 时尚还只是富人的专利。微薄的收入和繁重的工作使劳动阶层的妇女与时尚无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钱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