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言:课 程 性 质 主 要 任 务 培养学生: 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应用领域。 了解与熟悉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机理、电气特性和主要参数。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力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波形特征、电气性能、分析方法和参数计算,并能进行初步的设计。 对电力电子电路具有一定的实验和调试能力。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等。 本课程为学习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装置及控制、高频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奠定了基础。 课本与参考书 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总学时48(3学分),其中讲课40学时,实验8学时。 平时考勤和作业:20% 实验: 20% 期末考试: 60% 1.2 电力电子技术的两大分支 1.2 两大分支(2) 电力——交流和直流两种 从公用电网直接得到的是交流,从蓄电池和干电池得到的是直流。 第1章 电力电子器件·引言 电子技术的基础 ——— 电子器件:晶体管和集成电路 电力电子电路的基础 ——— 电力电子器件 本章主要内容: 概述电力电子器件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等问题。 介绍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主要参数以及选择和使用中应注意问题。 1.1.1 电力电子器件的概念和特征 电力电子器件(Power Electronic Device) ——可直接用于主电路中,实现电能的变换或控制的电子器件。 主电路(Main Power Circuit) ——电气设备或电力系统中,直接承担电能的变换或控制任务的电路。 1.1.1 电力电子器件的概念和特征 通态损耗是器件功率损耗的主要成因。 器件开关频率较高时,开关损耗可能成为器件功率损耗的主要因素。 1.1.2 应用电力电子器件系统组成 三、电力电子器件的 分类 1.2.1 PN结与电力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信息电子电路中的二极管一样。 由一个面积较大的PN结和两端引线以及封装组成的。 从外形上看,主要有螺栓型和平板型两种封装。 1.2.3 电力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额定电流——在指定的管壳温度和散热条件下,其允许流过的最大工频正弦半波电流的平均值。 IF(AV)是按照电流的发热效应来定义的,使用时应按有效值相等的原则来选取电流定额,并应留有一定的裕量。 1.2.3 电力二极管的主要参数(2) 在指定温度下,流过某一指定的稳态正向电流时对应的正向压降。 3) 反向重复峰值电压URRM 对电力二极管所能重复施加的反向最高峰值电压。 使用时,应当留有两倍的裕量。 4)反向恢复时间trr trr= td+ tf 1.2.3 电力二极管的主要参数(3) 结温是指管芯PN结的平均温度,用TJ表示。 TJM是指在PN结不致损坏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最高平均温度。 TJM通常在125~175?C范围之内。 6) 浪涌电流IFSM 指电力二极管所能承受最大的连续一个或几个工频周期的过电流。 1.2.4 电力二极管的主要类型 1) 普通二极管(General Purpose Diode) 又称整流二极管(Rectifier Diode) 多用于开关频率不高(1kHz以下)的整流电路 其反向恢复时间较长,一般5μs以上. 正向电流定额和反向电压定额可以达到很高(Kv/kA). 1.2.4 电力二极管的主要类型 简称快速二极管 快恢复外延二极管 (Fast Recovery Epitaxial Diodes——FRED),其trr更短(可低于50ns), UF也很低(0.9V左右),但其反向耐压多在1200V以下。 从性能上可分为快速恢复和超快速恢复两个等级。前者trr为数百纳秒或更长,后者则在100ns以下,甚至达到20~30ns。 1.2.4 电力二极管的主要类型(2) 肖特基二极管的弱点 反向耐压提高时正向压降会提高,多用于200V以下。 反向稳态损耗不能忽略,必须严格地限制其工作温度。 肖特基二极管的优点 反向恢复时间很短(10~40ns)。 正向恢复过程中也不会有明显的电压过冲。 反向耐压较低时其正向压降明显低于快恢复二极管。 效率高,其开关损耗和正向导通损耗都比快速二极管还小。 1.3 半控器件—晶闸管·引言 195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闸管。 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发出第一只晶闸管产品。 1958年商业化。 开辟了电力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崭新时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被全控型器件取代。 能承受的电压和电流容量最高,工作可靠,在大容量的场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