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5财政政策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了解和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我国相关财政政策选择的背景、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财政政策的含义及构成要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的基本模式;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 教学难点:我国财政政策的实践。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4课时 一、什么是财政政策 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 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 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 则及其相应的措施。是由支出 政策、税收政策、预算平衡政 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 整的政策体系。 二、财政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 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 改革前实行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中央政府处于财政政策制订者的地位,地方政府则处于财政政策执行者的地位。 改革后,地方政府已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其不仅是中央财政政策的执行者,还是地方财政政策的制订者,从而具有“双重”身份和地位 财政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值和期望值 四、财政政策工具 五、财政政策的类型 (二)根据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不同功能划分 2.紧缩性财政政策:增收减支(盈余财政政策) 3.中性财政政策:不扩张,不紧缩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 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收入机制 1.“紧”财政:增税减支→企业、个人收入减少→投资和消费下降?物价稳定 2.“松”财政:减税增支→企业、个人收入增加→投资和消费扩大?经济增长 (二)货币机制 增支或减税→财政赤字→向央行借款或透 支;对央行发行国债→Ms ?经济增长(通 胀) (三)价格机制 1.增税→价格提高(税负加重)→需求下降(供给下降)?结构平衡 2.财政补贴→价格回归→供给增加?结构平衡 二、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效应: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以及为此所付出的代价 对一种财政政策进行评价非常困难,而且财政政策往往发生偏差。要求政府在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时应进行充分的考虑。 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财政政策效应做出判断和估测,其基本思想就是以较小的政策成本实现较大的政策效益。 三、财政政策乘数 政府支出、税收以及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手段具有一种乘数效应。 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是指某一财政政策变量(如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收入等)的较小变动,就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较大变化。 财政乘数:支出乘数和收入乘数 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一、货币政策简介 (一)概念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 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 及其相应的措施。 (二)最终目标:币值稳定(物价稳定) (三)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 (四)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通胀: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商行可贷资金量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量下降?物价稳定 通缩: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商行可贷资金量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量增加?经济增长 2.再贴现率 通胀:央行提高再贴现率→商行可贷资金量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量下降?物价稳定 通缩:央行降低再贴现率→商行可贷资金量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量增加?经济增长 基准利率:央行再贴现率提高(降低)→商行利率提高(降低) →金融市场利率提高(降低) 3.公开市场业务 通胀:央行卖出国债→商行可贷资金量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量下降?物价稳定 通缩:央行买入国债→商行可贷资金量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量增加?经济增长 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手段: 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 ;存款准备金制度 ;利率 ;公开市场操作。 (五)传导机制 央行--商行--企业和个人--经济变量(目标)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必要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于两个不同的资金运行系统或资源配置渠道,若不相同协同配合,就起不到预期有政策调节效果,甚至会产生相互“打架”“抵消”的政策调节效应。 (一)共性:集中分配资金的两条不同的渠道,对AD和AS进行调节。(配合的可能) (二)差异: (配合的必要--功能互补) 1.两者调节的范围不同 2.两者作用的侧重点不同 3.两者的时滞特点不同 三、不同的政策组合 (一)“双松”政策:经济极度疲软之时 (二)“双紧”政策 :经济过热,通胀严重之时 (三)“紧财政松货币”政策:控制通胀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增长 (消费热、投资冷) (四)“松财政紧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避免通胀(消费冷、投资热)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使用的政策效应 第四节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 一、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 1.1979-1994年:总体扩张,松紧交替 2.1995-1997年: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 3.199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