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媒体艺术概论第一章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数字媒体艺术分类 ; 根据表现方法进行的数字媒体艺术和设计的分类 三 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 1 界面式数字媒体艺术; 2 沉浸式数字媒体艺术; 3 界面与沉浸式交互艺术的比较; “交互艺术”是? “交互艺术”作为新兴起来的一门数字媒体艺术形式,是特指欣赏者(观众)能够通过视、听、触、嗅等感觉手段和智能化艺术作品实现即时交互,并由此达到“全身心”的融入、体验、沉浸和情感交流。 也就是说交互艺术先由作者制定规则→从事创作→提供元作品→然后鼓励访问者参与→以改变作品形态的方式作为对访问者的反馈。作品形态的转变对互动艺术来说主要由访问者决定。 交互艺术的特点: 交互艺术认为人们在艺术作品观赏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重的、可变的,并把参观者看成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调受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它要求参观者参与到作品中来并通过这种互动使作品本身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变化,从而产生实时的、可变的艺术效果,这种动态和交互也就是作品生命力所在。 交互艺术的表现形式:(根据互动方式) 一 桌面式; 二 现场式; 桌面式 桌面式交互作品主要通过电脑与因特网实现,人人都可以在不同时间来进行参与,由网民进行异步设计或管理,所以这些作品可以随时间流逝不停的改变形象。比如2008年10月,由故宫和IBM公司合作推出的“超越时空的紫禁城”项目就在因特网上开启了虚拟故宫的“大门”,这个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在因特网上展现重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虚拟世界。它不但再现了故宫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和精美的文物,而且特别强调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如:游客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进入虚拟故宫,包括大臣、太监、宫女等,在游玩过程中人们可以聊天拍照,欣赏宫中藏品并观看故宫里各种生活场景,如“皇帝用膳”等,也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如斗蟋蟀、射箭和下围棋等。 目前,借助搜索引擎、多媒体动画、聊天工具、虚拟漫游和VRML虚拟三维展示等手段,桌面式交互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现场式 和桌面式交互作品不同,现场式交互作品主要是在艺术场馆、博物馆、公共空间展示并多以“虚拟现实”或“多通道人机交互”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作品通过计算机捕捉人的多种感觉(如言语、眼神、脸部表情、唇动、触觉、嗅觉或味觉等)和动作通道(如语言、手写、姿势、视线、表情等)并实现即时反馈,而观众则以并行或非精确的方式“沉浸”与虚拟计算机交互环境中,并借助可接触式或虚拟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与艺术品的“对话”,这种多通道、多媒体的智能人机交互作品可以分为界面交互式新媒体作品和沉浸式交互作品。 这种艺术形式为创意的呈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给创作者和体验者都带来了新的空间。它突破了传统艺术形式中作者与观众的关系,观众在创作和诠释艺术作品方面的地位变得愈发重要,特别是观众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往往成为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 1 界面式数字媒体艺术; 界面交互式新媒体作品是目前国内外展览中最为常见的艺术形式。观众可以通过语言、触摸、手势或操控控制杆、遥控器等肢体动作与作品进行交互,并通过观众面前的屏幕或“交互墙”(图示)产生反馈结果。 通常放置在较为宽阔的开放空间中,这些互动作品的人机“界面”明确,强调观众通过直接“接触”产生互动的结果。 2010年“编码与解码:国际数字艺术展”上的部分界面交互式作品 这种人机交互的模式对观众的心理体验往往接近于电子游戏,它更强调观众或“玩家”的直接动作所产生的惊奇感和愉悦感。 2 沉浸式数字媒体艺术; 沉浸式交互作品主要在艺术场馆、博物馆、公共空间展示并多以“环境体验”或“多通道交互”的人机交互模式形式的出现。 这种艺术作品通过计算机捕捉人的多种感觉(如艳遇、延伸、脸部表情、唇动、触觉、嗅觉或味觉等)和动作(如语言、手写、姿势、视线、表情等),作品反馈时间往往有间接、环绕、滞后、延迟的特征,而观众通常“沉浸”与虚拟计算机交互环境,并通过作品的互动探测装置(如光钎、触控和投影传感器等)与作品互动。 3 界面与沉浸式交互艺术的比较; 作业 1 论述微博、猫扑、优酷这三者之间在媒体传播意义上的差别? 2 iPhone和ipad的出现改变了人的那些艺术行为,对未来的艺术教育有那些影响? 当然还有更多的应用领域 以及需要我们今后去拓展挖掘的领域…… 概述 传播 特征 信息内容 艺术设计 营销 方式 电子 报纸 解决措施 传统报纸 电子杂志 中外比较 … 产生、发展与现状 下定义 VS 四、数字媒体传播特征 分众传播 沟通与互动 媒体的全面融合 1.分众传播 媒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