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灣保全業之發展沿革及未來展望~中華保全協會會長湯永郎
台灣保全業之發展沿革及未來展望
中華保全協會會長湯永郎
目次
壹、前言:
貳、台灣保全業之沿革:
一、日本保全概念初始引進期
二、退休軍、警、情幹部進入期
三、大集團公司介入期
四、物業管理(公寓大廈管理)公司競合期
參、台灣保全業現存問題探討:
一、法律面
二、經營面
三、執行面
四、教育面
五、社會面
肆、台灣保全業未來展望:
一、企業集團、外資介入整合併購
二、大陸保安市場體制脫鉤改制改革之大機遇
關鍵詞:保全業、海峽兩岸保安(保全)研討會
壹、前言:
保全業在台灣發展逾40餘年,在此期間,隨著社會及經濟發展,保全業無論在系統保全、運送保全、駐衛保全及人身保全皆有長足進步。中華保全協會以促進會員及同業間彼此溝通、聯誼、形成共識,推展保全業之服務品質,並積極增進全體會員之共同利益為宗旨;於2002年10月30日成立,推舉劉正昆先生為第一屆會長;復於2006年2月17日推選王振生先生為第二屆會長;並依協會章程選舉本人為第三屆會長,復於2012年6月14日榮任第四屆會長。
本人上任後即以促進兩岸保全(安)業之交流及提供同業大陸保安業即時之資訊;並順勢將中斷七年的兩岸保全(安)業關係,藉訪問交流、協商討論、建立共識,再次連結。期能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為首要任務。
本會於2010年12月起即積極與中國保安協會建立雙向交流之關係,中國保安協會於2011年由楊 奇副會長第一次正式組團來台參訪;復於2012年由羅 鋒會長以會長身份率團來台參訪;此兩次參訪,為兩岸保全(安)業開始交流10餘年來之先驅,已開創了歷史之先河。
中國保安協會與中華保全協會為促進兩岸保全(安)業之交流,於2012年8月中國保安協會羅 鋒會長來台參訪時,於兩岸交流研討會中正式決議定於2013年11月19日於大陸北京市共同主辦~第一屆海峽兩岸保安(保全)研討會。
本人特於此次空前且具前瞻性之研討會中,發表~台灣保全業之發展沿革及未來展望~論文一篇,期望兩岸保安(全)同業諸先進,能不吝指正與建言。
貳、台灣保全業之沿革:
一、日本保全概念初始引進期:
論及台灣保全業之沿革,就需由中興及新光二家保全公司之發展談起;1975年,國產集團董事長林 燈先生,經赴日本考察國產建設(營建)業務,驚豔日本「SECOM警備株式會社」能以民力取代部分警力,遂邀集日本「SECOM警備株式會社」與台灣社會賢達人士(當時包括國泰集團及杜萬全先生..等)共同創立「中興保全股份有限公司」,並由日本「SECOM警備株式會社」佔49%股權,台灣佔51%股權,當時送件申請「中興警備股份有限公司」名稱,遭駁回,原因為與「警備總部」名稱類似,幾經研究,方創立「保全」ㄧ詞,方奉經濟部予年核准成立。年交給第二代林孝信經營,發展成為保全業資本額
1980年現任新光集團董事長吳東進引進「綜合警備保障株式會社」台灣綜合保全(新光保全前身),是台灣第二家保全。資本額億元,營億中興保全及新光保約佔台灣0%保全市場,都引進日本的Know-how與日本技術合作 太平洋集團,現為歐艾斯保全併購)、士瑞克保全(英國G4S集團)、1994年東京都保全(日本NIHON HOUSING 株式會社、東森集團)、1995年中信保全(中信集團)、中工保全(威京集團)、1997年中鋼保全(中鋼集團)、1998年長榮保全(長榮集團)、2003年天鷹保全(大陸工程集團)等。以上企業集團投入保全業實收營業額約佔台灣0%保全市場
四、物業管理(公寓大廈管理)公司競合期:
1980年代隨著台灣經濟起飛,人民由鄉鎮大量湧入城市,基於資本市場土地私有、城市土地增值及人民私有財產權影響,人的生活型態逐漸在轉變。台灣都市計畫區內人口比例為78.8%,北部區域更高達88%。而都會區又以公寓大廈的集合式住宅為主要的住宅類型,以台北市為例,台灣民眾居住型態的發展趨勢,「社區型的公寓大廈」已成為人民居住的主流型態。
1995年之前業界多以建築物管理、大樓管理、清潔、機電工程、管理
顧問等公司名義提供住宅社區單項或多項之服務,1995年頒佈內政部營
建署~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正式定名為~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公司,規定成
立公寓大廈 管理維護公司資本額為新台幣1000萬元以上,較之成立一
家保全公司需實收資本額四千萬元以上更加容易。也因為樓管業務與保全業務多所重疊,甚至不易釐清,造成市面上有取巧業者便打著樓 管招牌暗地經營保全業務。但依據主管機關解釋保全業者不可涉及公寓大廈管理業務,公寓大廈管理業者亦不可涉及保全業務,若需涉及,委任人必須將公寓大廈之保全、建物管理、維護水電清潔、駐衛警等各項業務分開,並委託不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