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友联论冷战后印缅政治外交关系的发展教程分析.doc

四川友联论冷战后印缅政治外交关系的发展教程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冷战后印缅政治-外交关系的发展 韦健锋 严丽丽 [摘要] 冷战后,印缅政治-外交关系经历了90年代初期的解冻与磨合,之后两国就边境安全问题展开密切的政治接触。2000年,缅甸和发委副主席貌埃将军对印度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2004年丹瑞主席访印和2012年辛格总理访缅,成为印缅双边关系持续升温的标志性事件。总的来看,冷战后印缅政治-外交从“初接触”到开展边境事务合作,再到安全外交与经济外交并举,最后进入到全方位合作阶段,呈现出波浪式上升的势这种势的形成,是印缅两国特别是印度根据国际、地区及国内形势变化,为满足国家利益需求而调整邻国政策的结果。冷战结束后,印度和缅甸经过几年的“接触”与磨合,双边关系逐渐提速发展,政治、经济、军事合作不断深入,科教、文卫交流有序推进,两国在多个层次的对话机制推动下,最终实现了最高领导人互访。政治-外交是印缅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冷战后双边关系的磨合 ()关系的解冻 1992年下半年以后印缅关系从敌视逐渐走向缓和这是事实,但早在拉奥内阁成立之初,有关改善与缅甸关系的提议便已发出,只是当时支持缅甸民主运动的呼声明显高于“接触”军政府的声音。在反缅基调下,1991年印度仍向缅甸释放了善意信号,停止了攻击恢委会的广播宣传,次年又表示“不反对重新接纳缅甸”。作为回应,1992年8月缅甸外交部副部长级高官访印,在主人的冷淡招待下同印方就一些实质性双边合作举行会谈,这是印缅两国恢复“工作关系”的开始。缅方在会谈中提出:一、印度不应干涉缅甸的国内发展问题;二、缅甸认识到印缅边界地区出现诸如走私之类的一些问题,准备与印度合作来处理这些问题;三、缅甸希望与印度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印方对缅甸的意见给予热情回应,表示准备积极采取行动来落实后两点倡议。 1992年12月力挺联合国关于缅甸人权和无条件释放昂山素季的决议,虽表明印度继续支持缅甸民主运动的决心,却又同时表达它对军政府的有限接受。印度外交部1992~1993年度报告说,出于保持更良好的工作关系之需要,印度严密关注恢委会主席丹瑞将军的变化,包括定于1993年1月召开国民大会制定新的缅甸宪法。印度所说的“丹瑞将军的变化”,是指恢委会发布第11/92号令,暗示即将召开国民代表大会,“为起草宪法制定基本原则”。国民代表大会的绝大多数代表由恢委会指定,由其挑选来“代表农民、工人和少数民族”。印度没有攻击缅甸此举缺乏透明,而重视其象征性意义,为进一步缓和双边关系留下伏笔。 1993年3月29~31日,印度外交秘书迪克西特访问仰光,成为两国关系解冻的转折点。访问期间,双方讨论了打击反政府武装、禁毒、贸易、边境地区政府和军方联络等事宜,签署了一项反毒品滥用与交易协定,并就边贸协定、边境当地政府间联络备忘录的内容达成初步一致。迪克西特缅甸之行后,印缅关系开始走出低谷,双方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保持了“工作关系”。1993年9月,印度边界测量局总测量长率团访缅,就联合检查、修复和维护印缅界碑达成时间表。1993年10月27日,两国同泰国签署了确定安达曼海印缅泰三国T点位置的三边海上协定。 1994年1月19~24日,缅甸副外长吴年瑞访印,就广泛的双边关系问题进行磋商,最终签署了第一个边贸协定和边境地区地方政府间联络备忘录。边贸协定意在曼尼普尔的莫雷和缅甸的德穆、米佐拉姆的昌姆派(Champhai)和缅甸的“耶”(Rih)之间进行边贸,地方政府间联络备忘录则旨在在印缅边境地区共同“防止非法和骚乱活动”。同年7月,缅甸测量局局长率团访印,继续就边界划分、定位、修复和维护等相关事宜举行讨论。印度内政秘书、陆军参谋长、商务秘书年内也分别访缅,为双边举行对话提供了更多机会。地方政府间联络备忘录签署后,具体部门之间的三次联络会议于当年分别在英帕尔(3月7~9日)、吉灵庙(6月23~24日)和艾藻尔(11月22~24日)举行,三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印缅边境反政府武装、恐怖分子、毒贩及其他消极因素。年内,边境地方政府间定期会晤机制正式实施,印缅国家级双边会谈也在仰光举行。印度在会谈中承诺将不干涉缅甸的内政,缅甸则表示接近中国并非针对印度。印度还对缅甸军政府的制宪努力以及9月20日、10月28与昂山素季举行两次会晤表示了关切和欢迎。 可见,冷战结束初期,印度戏剧性地转为奉行谨慎追求缅甸军政府的政策,更加积极地改善与缅甸的关系,包括加强官方交流、增进边境事务合作等。莫罕·马利克认为,印度的转变源于它希望军政府反对边境地区印度人的骚乱,以及应对中国政治、军事和经济影响力在缅甸的上升。伊格里托也认为,建设性地追求缅甸并努力获得战略立足点,可使印度能够应对中国在其东部崛起的潜在威胁,在某种程度上反击中国对其邻国的介入,“新德里意图在缅甸重新建立立足点,就像殖民时期那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