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听力障碍与噪声聋 耳的解剖图 内耳 1—5 中耳 6 —10 外耳道 11—12 听力系统 1.空气传导 声波 外耳 中耳 内耳 听神经 听觉中枢 2.骨传导 正常听觉功能,骨导的声能很小,故无实 用意义 伤害耳朵的坏习惯 挖耳 俗话说:“耳不挖不聋”,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其可能造成耳道壁的损伤,严重的会伤及中耳和内耳,致使耳聋。 异物塞入耳 遇到蚊虫之类的小虫等进入耳朵,不要用器械直接取出,而应用酒或油滴入耳内将小虫迅速淹毙或杀死后再取出。 捏紧双鼻用力猛擤 不正确擤鼻有可能把鼻涕擤到中耳里去。正确的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分次运气,压力不宜过大,一侧擤完了,再擤另一侧。 伤害耳朵的坏习惯 跳水姿势不正确 这样的话导致气压变化,易引起鼓膜穿孔。 乘飞机等不注意做吞咽动作 乘飞机、潜水或高压氧舱治疗中,不注意做吞咽动作,导致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的发生。 滥用药物 卡那霉素等对听神经有影响,用药之前要注意避免。 伤害耳朵的坏习惯 鼓膜外伤性穿孔后冲洗或用滴耳剂 正确的方法是外耳道口用消毒棉球堵塞,以防外来细菌侵入。 工作及生活中的不良用耳习惯 常在噪声环境中,且不带防声耳塞或耳罩,易患噪声性聋。听随身听(如MP3等)音量过大和持续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听力下降。 其他 饮食不合理,吸烟饮酒,过度焦虑劳累,心情不好,不参加体育锻炼,不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会加速老年性耳聋的发生。 耳聋的征兆 俗话说“口耳相传”。耳聋不仅仅是听力障碍,更重要的是沟通障碍(也称交流障碍)——无法正常地理解他人的语句。因此,耳聋往往首先表现在沟通方面,比如: 面对面交谈时经常打岔或要求对方重复;习惯于将头偏向一方(双耳非对称性聋);经常误解对方语意; 一心无法二用,不能一边看书、看报一边和他人交谈; 哪怕近在咫尺也经常难以听到他人之间的交谈,特别是在事不关己之时; 当然,在单纯聆听方面也有问题,比如: 经常注意不到别人在和自己打招呼; 和男性交谈感觉比和女性交谈容易,或者正好相反; 经常将手拢在耳后,以增大接收音量; 看电视或听收音机时明显比家人要求的音量大; 打电话时经常要求对方提高音量; 经常抱怨自己听得见却听不清; 此外,耳鸣等问题的出现也往往意味着听力下降。 可导致听力障碍的因素 外耳疾病 可导致听力障碍的有耵聍栓塞、外耳道闭锁、外耳道炎症肿瘤导致的外耳道狭窄等; 内耳疾病 可导致听力障碍的有各种急、慢性中耳炎、中耳肿瘤、鼓膜外伤、听骨骨折或脱位、耳硬化等; 神经系统疾病 可导致听力障碍的内耳、听神经、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的耳并发症,象流行性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猩红热、风疹等,除了可导致炎性中耳炎而使听力减退外,还会侵犯内耳及其传入径路,造成感音神经性耳聋。 可导致听力障碍的因素 药物、中毒、外伤、血管因素 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迷路炎、膜迷路积水、颞骨骨折、听觉外伤、听神经瘤、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或痉挛也是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主要因素,成人及老年性耳聋属于此类; 噪声 对听觉器官的损害属特异性损害,又分急性和慢性损伤。由长期持续性强噪声刺激引起者叫慢性声损伤,即噪声性聋。 噪声 什么是噪声? 噪声是由不同频率和强度的许多声音杂乱混合而成。 从生理学讲,就是一切不需要的,使人烦恼的声音,在人类生存的空间里随时随地都存在。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和由机械噪声,空气动力与电磁噪声组成的生产噪声等的污染已成为世界性公害。 噪声及其与听力损害的关系 噪声强度越大,对听力危害越重越快。强度相同,频率越高,频谱越窄,危害性越大。 1.噪声性质 脉冲噪声(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大于1秒,强度波动幅度超过40dB)比同等声级的持续噪声危害重。持续噪声中非稳态(声强波动在5dB以上)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重。 2.时间 无论哪种噪声,每天暴露的时数和工龄越长受害越重。若每日暴露时间相同,连续暴露比有休息的间断暴露危害大。 噪声及其与听力损害的关系 3.震动 噪声与震动共同作用比无震动者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