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团体测验的产生 奥提斯-陆军A式量表和陆军B式量表,1917 20世纪4、50年代心理测验的发展 20世纪4、50年代,心理测量快速发展,测验的形式和品种也有了不断的创新: 操作量表 团体测验 教育测验 人格测验 特殊能力测验 第四节 心理测量和测验在我国的发展 1916年,比纳量表传入中国,樊炳清介绍和评述了比纳量表。 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 1921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合著《心理测验法》 1922年,费培杰翻译比纳-西蒙量表 1924年,陆志韦等人修订了中国版的比纳-西蒙测验 1931年,中国测验学会成立 1932年,《测验》创刊 1936年,陆志韦和吴天敏再次修订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中国早年从事心理测验的心理学家 智力测验:陆志韦、吴天敏、廖世承、陈鹤琴 人格测验:肖孝嵘 学科测验:艾伟 识字测验:张耀翔 第五节 近20年来我国心理测量和测验发展概况 一、近20年来心理测验量表发展概况评述二、两点思考 一、近20年来心理测验量表发展概况评述 (1)目前国内修订的智力量表主要集中在韦克斯勒量表和瑞文测验上。 (2)在各种功能的量表中,智力和人格测验发展较为完善。 (3)在收集的能力测验量表中,包括一般能力倾向测验、各种特殊能力测验,其中,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学习能力测验比重较大。 (4)用于心理发展和治疗的临床医学量表日益增多。 (5)儿童心理量表发展很快。 (6)编制形式多为问卷和文字形式。 我国文革后的心理测验统计 经对1980-2006年发表于《心理学报》、《心理科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应用心理学》、《心理科学进展》、《心理学探新》、《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期刊上发表的心理测验修订或编制报告的统计,共收集到心理测验444个,其中修订国外的著名测验194个,自行编制的有250个,分别占总数的43.7%、56.3%。 过去30年来我国的心理测验中,数量最多的是人格测验(59.2%),其次是能力测验(21.8%),神经心理测验(6.8%)、其它心理测验(10.1%), 成就测验(2%)相对较少。 中国测验的数量随时间的发展状况 年份段 修订 编制 合计 百分比 1980-1981 1 0 1 0.2% 1982-1986 7 7 14 3.2% 1987-1991 17 13 30 6.6% 1992-1996 42 32 74 16.7% 1997-2001 40 60 99 22.4% 2002-2006 87 138 226 50.9% 合计 100% 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的数量 个别施测 团体施测 合计 能力测验 49 48 97 学业成就测验 2 7 9 人格测验 31 232 263 神经测验 25 5 30 其它测验 8 37 45 合计 115 329 444 百分比 25.9% 74.1% 100% 纸笔测验与操作测验的数量 纸笔测验 操作测验 纸笔及操作测验 合计 能力测验 43 22 32 97 学业成就测验 9 0 0 9 1格测验 262 1 0 263 神经测验 8 7 15 30 其它测验 40 2 3 45 合计 362 32 50 444 百分比 81.5% 7.2% 11.3% 100% 心理测验的年龄分布 儿童量表、成人量表分别占量表总数的40%、50%,适用于儿童及成人的量表占7.5%,适用于0~3岁的幼婴量表占2.5%。 1980~1996年期间儿童量表发展的最快。1997~2001年,幼婴量表、儿童量表、成人量表、儿童及成人量表的数量都有所上升;2002~2006年,成人量表数量上升得最快。 二、两点思考 1.3个层次的心理量表 2.修订与编制量表的问题 * 心理测量 rabbit_lu@163.com 引言 经历过心理测验或尚未被测验过,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 凭着这么几页纸的测题就能测出一个人的智商或人格?就能说心理健康与否?就能判断适合于干什么工作? 难道心理测量类似于算命? 心理是可以测量的 桑代克: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数量。 麦柯尔: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是可以测量。 心理测量与物理测量 物理测量:测量工具直接作用于物体。 心理测量:测量工具作用于一个中介(行为),然后推测心理。 对心理测量的评价 心理是可以测量的,但目前鉴于人们对心理的认识水平不高,所以测量不是非常完善、十分准确。 人的心理不容易被准确测量 1)看不见(所以无法直接测量); 2)有变化(所以测量到的可能是以前或现在 的状况,要预测可能会有风险); 3)对心理特质的评价标准不严密(所以会产 生不同的结果)。 这些都将导致心理测量产生误差。 潘菽: “心理测验是可信的,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