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章呼吸6h.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呼吸6h

第五章 呼吸 (Respiration)【目的与要求】/血流比值及意义;⑥掌握O2、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O2离曲线;⑦掌握延髓基本呼吸中枢;⑧掌握呼吸的化学性调节;⑨掌握肺牵张反射。 2.熟悉内容:①熟悉肺通气的阻力;②熟悉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③熟悉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3.了解内容:①了解分压差及肺泡、血液和组织气体的分压值;②了解CO2解离曲线及生理意义;③了解呼吸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④了解防御性呼吸反射;⑤了解呼吸节律的形成,高级中枢对呼吸调节。 【重点】 2.肺换气过程,通气/血流比值; 3.O2和CO2运输方式,O2解离曲线 ; 4.延髓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CO2、O2和H+ 对呼吸影响。 【难点】 2.O2解离曲线 3.吸气切断机制,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课时】 【授课对象】 年制【教材】《生理学》(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 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具有新陈代谢功能、兴奋性、适应性等特性,机体器官为了发挥其功能,那么其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就必须从血液中获取其生存所必须氧和养分,同时排出体内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CO2,这个过程就是呼吸,而这个过程的完成,还依赖于一定器官和组织,即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通气器官)和肺(换气的器官)两部分组成。呼吸一旦停止,生命即将终结。 一、呼吸概念 1.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会肺呼吸或外呼吸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外呼吸是大气与肺进行气体交换以及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全过程。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的管腔不进行气体交换,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对肺泡的气体交换来说,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构成解剖无效腔。而呼吸性细支气管及以下结构则可进行气体交换,是气体交换的结构。2) (三)胸膜腔 1.构成:胸膜腔是由两层胸膜构成,即紧贴于肺表面的脏层和紧贴于胸腔内壁的壁层。腔内为负压。内有少量液体而无空气,液体分子间有内聚力,使两层贴在一起。当胸廓扩大时,牵引肺随之扩张,当胸廓缩小时,肺亦随之缩小。液体粘滞性低,可在两膜间起润滑作用。当胸壁被刺破时,外界空气从伤处冲入胸膜腔,胸膜腔内充满空气,即气胸。 2.特点:密闭、潜在腔隙、内无气体,有少量浆液。胸腔的密闭性和2层之间浆液分子的内聚力对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和肺通气具有重要意义; 3.浆液作用 (1)润滑:浆液粘滞性很低,减少摩擦; (2)内聚力:壁脏两层紧贴、不易分离,使肺随胸廓运动而运动,实现肺通气; 第二节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一、概念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是指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膈肌和肋间外肌 (2)平静呼吸 ①吸气运动: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和胸骨上举,同时肋骨下缘向外偏转,增大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引起胸腔和肺的容积增大,肺内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因此外界气体进入肺内。 ②呼气运动:呼气运动并不是由呼气肌收缩引起的,而是由隔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所致,是被动过程。此过程是在隔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肺可依靠自身的回缩力而回位,并牵引胸廓,使之缩小,从而引起胸廓和肺的容积缩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被呼出。 (3)用力吸气 用力吸气时,除隔肌和肋间外肌收缩外,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使胸廓进一步扩大,从而吸收更多的气体,用力呼气时,除吸气肌舒张外,还有呼气肌参与收缩,收缩时肋骨和胸骨下移,同时肋骨下缘向内旋转,使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进一步缩小,呼气运动加强。另外呼气时腹肌收缩可压迫腹腔器官,推动隔肌上移,同时也牵拉下部肋骨向下向内移位,从而使胸腔容积缩小,协助呼气。 2.直接动力 呼吸运动造成肺泡内压力即肺内压与外界气压之间压力差,从而实现肺通气。吸气时,肺容积变大,肺内压降低,低于大气压时进入肺泡,随肺泡内气体增多,肺内压逐渐升高,至呼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气体停止内流。呼气时,肺内容积减小,肺内压升高并超过大气压,气体由肺内流出,肺内气体逐渐减少,至呼气末,肺内压又降到与大气压相等。 (1)肺内压和大气压力差是由于肺内压周期性交替升降所致。人工呼吸就是通过人为方法改变肺内压,建立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维持肺通气。 (2)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变化程度视呼吸运动的缓急、深浅和呼吸道是否畅通而定。若呼吸道畅通,则肺内压变化较小;若呼吸加快,呼吸道不够畅通,肺内压变化较大。 3.胸膜腔内压 在呼吸运动中,肺之所以能随胸廓运动而运动,是因为在肺和胸廓之间存在着密闭潜在的胸膜腔和肺本身具有的弹性。吸气时,肺被动扩张,回缩力增大即肺的回缩压增高,胸膜腔内压变得更负,呼气时,肺回缩力减小,回缩压降低,胸膜腔内压负值减小,在平静呼气之末,胸膜腔内压仍为负值。可见胸膜腔内压形成与肺内压

文档评论(0)

zhangh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