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岩浆岩与变质岩地质学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根据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分为: 粗粒变晶结构(粒径大于3mm) 中粒变晶结构(粒径3-1mm) 细粒变晶结构(粒径小于1mm) (3) 碎裂结构 ——受机械破坏而产生的结构。依碎裂程度可进一步分为: 碎裂结构 碎斑结构 糜棱结构 碎裂结构 糜棱岩 2.基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类) SiO2 45 ~ 52%,浅色矿物比例增加(约50%)。 主要成分为辉石、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为橄榄石、 角闪石、黑云母,不含或少含石英。 (2)浅成侵入岩 辉绿岩——暗绿-黑,细粒、灰绿构造。 (1)深成侵入岩 辉长岩——黑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 辉长岩 辉绿岩 (3)喷出岩 玄武岩——灰黑、黑、暗紫色, 隐晶或斑状结构,斑晶为 辉石、斜长石,具气孔-杏仁构造。 陆上形成熔岩被,水下枕状构造,洋壳。 3.中性岩类(闪长岩—安山岩) SiO2 52 ~ 65%,以角闪石为主,约30%;浅色 矿物约占70%,主要为中性斜长石,出现钾长石, 少量石英。 (1)深成侵入岩 闪长岩——灰白、浅绿,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 (2)浅成侵入岩 闪长玢岩——灰白-灰绿,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闪长岩 (3)喷出岩 安山岩——灰紫色、褐紫色,斑状结构,气孔、杏仁构造。 常呈岩被或小岩流,广泛分布于岛弧地带。 安山岩 4.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类) SiO265%,暗色矿物10%,浅色矿物90%, 石英含量高,分布广。 (1)深成侵入岩 花岗岩——浅灰色、肉红色,等粒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 次要矿物: 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 钾长石一般多于酸性斜长石。 黑云母、角闪石 黄山花岗岩地貌 (2)浅成侵入岩 花岗斑岩——灰白、肉红,斑状-似斑状结构。 斑晶-石英、钾长石等 (3)喷出岩 流纹岩——灰红、灰白,斑状结构,斑晶-石英、透长石,多具流纹构造, 流纹构造 5.偏碱性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 SiO2含量相当于中性岩,但K2O+Na2O可达9%, FeO、MgO、CaO低于中性岩。 反映在矿物成分上: 浅色矿物主要为碱性长石,少量斜长石和石英; 暗色矿物20%,角闪石为主,次为黑云母、辉石。 (1)深成侵入岩,如: 正长岩——浅灰-肉红,中粗晶等粒结构, 主要为正长石,次为角闪石 常与其它类型侵入体共生。 (2)浅成侵入岩,如: 正长斑岩——斑晶-正长石,斑状-似斑状。 (3)喷出岩,如: 粗面岩——浅灰(黄、红、绿),斑状结构, 气孔构造,正长石斑晶。 正长斑岩——斑晶-正长石,似斑状结构。 6.碱性岩类(霞石正长岩——响岩类) SiO2相当于中性岩,但K2O+NaO平均14%, 且Na2OK2O ,CaO、MgO含量较高。 矿物成分:主要矿物为钾长石、霞石 不含石英,含碱性暗色矿物(霓辉石、 霓石、透辉石、碱性角闪石等)。 (1)深成侵入岩,如: 霞石正长岩——浅绿(灰、红),中粗晶,无石英。 (2)浅成侵入岩,如: 霞石正长斑岩——钾长石斑晶 (3)喷出岩,如: 响岩——浅灰绿(褐灰),斑状结构, 斑晶-霞石、碱性长石。 矿产:稀有、稀土元素 7.脉岩类(伟晶岩、细晶岩、煌斑岩) 岩浆岩体内及围岩中呈脉状产出的岩浆岩。 (1)伟晶岩: 矿物晶体特别粗大,可能因挥发份富集所致。 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富含稀有、稀土 元素,含电气石、黄玉、绿柱石等。 伟晶岩中的巨大晶体 (2)细晶岩 长石、石英含量90%,很少有暗色矿物, 它形细晶结构,砂糖状。 细晶岩 德国黑林 泰山——混合花岗岩,25亿年 二 、 变质岩 (一)有关概念 1.变质作用:在内动力地质作用下,地壳内早已形成的岩石,当原有的物化条件发生改变时,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2.变质岩: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常分布于古老的结晶地块和构造活动带,可形成变质矿产。 如:“鞍山”式铁矿 (二)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与变质作用的方式 1、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 ——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 2、变质作用的方式:岩石发生变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 (1)重结晶作用: 温度、压力升高的情况下,组成岩石的矿物在固态下重新生长变化的过程。 (局部溶解—组分迁移—重新结晶) ——没有物质的带入、带出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