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卫台账二:
健
康
教
育
与
控
烟
工
作
目 录
1、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名单
3、健康教育宣传栏记录、底稿或影音资料
4、健康教育工作记录、总结和照片(讲座、录像、文体活动、卫生知识竞赛)
5、健康教育资料(比如爱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等)
6、健康教育知识、行为考核或调查资料
7、控制吸烟制度或措施
8、控制吸烟宣传资料
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 ------
-----、 ------、 ------
健康教育专职人员
健康教育专职人员:
-----、 -----、 -----、
-----、 -----、 -----
健康教育宣传记录
序号 宣传工程名称 主要内容 时 间 宣传员 1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2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3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4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5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6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7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8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9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10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11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12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13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14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15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16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17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18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健康教育工作记录
序号 主 要 内 容 时 间 教育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爱滋病、肺结核、血液病、非典、禽流感、职业伤害等防治教育资料
健
康
教
育
资
料
健康教育资料
一、如何预防感染艾滋病病毒?
1. 个人如何预防?
防止艾滋病病毒经性行为传播:不进行性行为或者进行安全的性行为。
患有性病时,要及时接受规范彻底治疗,治愈前不进行性行为以防艾滋病病毒传播。
避免有病毒的血液进入体内:不使用别人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器、拔牙工具、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输血,如果必须输血时,要使用经过检测的血液;避免直接接触他人的血液或伤口,必须接触时要带手套或者使用其它可能的隔离用品
防止艾滋病病毒从母亲传染给他们的孩子: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有可能把病毒传染给他们的胎儿或婴儿,而婴儿感染后发病、死亡更快,因此感染妇女不要怀孕。
2.如何预防通过性接触传染?
不进行性交是防止艾滋病和性病的最有效方法。如进行性交,下列方法是防止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有效方法:
进行不涉及阴道交、肛交或口交的性接触; 只与一个已知的未感染者保持性关系。
3.如何预防通过吸毒传染?
远离毒品即可避免因吸毒感染艾滋病。因此,尽快主动戒毒,是吸毒者预防感染艾滋病最有效的办法。
共用注射器和针头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因此不要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配药器械等。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彻底消毒过的注射器及配药器械,可以有效减少吸毒传播艾滋病的危险。
玻璃注射器和配药器械的消毒可采用煮沸或用漂白粉消毒(10%家用漂白粉溶剂浸泡)的方法处理。一次性注射器不可重复使用,应毁形消毒处理。
注射前要用新的酒精棉球清洁注射部位。 注射器使用后应妥善处理。
4.如何预防通过医疗过程传播?
①注意输血
我国目前已实行无偿献血,每位献血者在献血之前都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因此,由输血引起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机会非常小。
但是应该知道,即使是艾滋病病毒抗体阴性的血液也并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的。因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感染病毒后需2周-3个月才产生抗体。这段时间虽然不能检测到抗体,但其血液已具有传染性。因此,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②针灸、纹身、器官移植
针灸、纹身时如共用或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未彻底消毒的针器;接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器官移植,都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③医务人员如何预防艾滋病?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感染艾滋病病毒主要是通过伤口或粘膜接触了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但若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因工作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是很低的。
因此医务人员在诊治或护理患者时,要做好以下防护工作:
进行抽血、注射、清洁伤口、处理污物等工作时,要带上手套隔离操作。
进行内窥镜、拔牙、镶牙等,要戴手套、口罩和眼罩避免污染。
化验标本送检时应有明显的标志并做好防漏、防碎、防污染等措施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