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类:静立垂屏式、转碟式、鼓泡式和膜肺式。 静立垂屏式人工肺出现于1953年。它由上方储血室、氧合室和下方储血室三部分组成。由体内流出来的静脉血先用一血泵注入上方储血室,继而流向由有机玻璃制成的氧合室。氧合室内垂挂着3~14片不锈钢片。血液自上而下流动,在不锈钢片上自然与氧合室内充的氧气直接接触进行血气交换,使血液吸收O2,排出CO2。氧合的血流向下流入下方储血室,然后由另一血泵将血液注入人体。 转碟式人工肺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末。将引流出的静脉血流入一个圆筒形槽,槽上有一个固定有数十个圆形不锈钢碟片的转轴,碟片的一小半浸在血液中。当转轴转动时,它所带动的碟片上就涂上一层血液,与槽内的氧气接触进行血气交换。 鼓泡式人工肺是1955年出现的。它的氧合室为柱状,氧气通过气体分散器变成小气泡进入氧合室,与血液混合后上升,进行血气交换。氧合室上方有一去泡室,内装金属或塑料丝网架,上涂消泡剂硅油,血内气泡接触硅油立即破灭。去泡后的氧合血经过滤后进入一个螺旋管状的储血室储存,再经多级过滤,变温后注入人体。 膜肺是依据仿生原理按照肺泡气体弥散生理功能设计的,其原理不同于前三种人工肺血液与氧气直接接触,而是血液和氧气由薄膜隔开,一侧通静脉血,另一侧通纯氧。静脉血的氧分压(PO2)为40mmHg左右,而纯氧的压力约700mmHg,因此膜两侧存在压力梯度,氧气经膜弥散进入血液,使血液氧合。反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为40mmHg,氧气中的PCO2为0~5mmHg,因此CO2经膜由血液向气体侧弥散,最终逸出。因此,膜肺无疑是最接近人体肺的生理功能的一种人工肺。 当代人工心肺机结构已十分复杂,由微机控制。自动控制流量,实时检测动、静脉压力及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并显示,具有血位报警及气泡报警系统,并具有自动停止装置。 7 心脏起博器 心脏的节律起搏是由右心房的窦房结自动地有节奏地发出电脉冲,通过神经传导系统向心脏各部位发出指令使心肌收缩。如若神经传导系统发生障碍或者窦房结不能有规律地发出电脉冲,心脏起搏器可以对患病的心脏给予直接电刺激,人为地使心搏数正常起来。 在1802年,意大利人奥尔蒂尼曾对用刑后死去两小时的死刑犯给予电刺激心脏,试图恢复其心跳,但未成功。同时代的瓦萨里用电刺激法曾成功地使刚刚死亡的患者心脏又恢复跳动。1947年斯威特采用电刺激法使两例在手术中心脏停止跳动的患者心脏复苏。 1952年美国的佐尔医生,在心脏停跳患者的心脏部位和左肋下皮肤处置阴阳两电极,给予每分钟90次的电刺激而使心脏复跳。他随即研制出以电池为能源的小型起搏器。佐尔被认为是心脏起搏器的发明者,被称为“心脏起搏器之父”。 现在全世界有数十万人安装了心脏起搏器,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起搏器主要有体外式和体内埋植式。 体外式使用方法简单,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对患者进行抢救非常方便。还可根据患者的状况变换心搏数。但是如果长期使用,在放置电极的部位容易发生感染。 体内埋植式,将起博器植入病人腹部或腋窝皮下,对长期使用者非常方便,但起搏器心搏数固定也会带来各种问题。近年来已经研制出可以变动心搏数的诱导型起搏器。电极和接收器植于体内,用发送器在体外控制,这样便可以根据情况变更心搏数。 起搏器的供电多使用小型锂电池,寿命约10年,需要更换,电池发生故障也会带来一定危险,一此国家已试制和应用核能源起搏器。1970年,巴黎外科医生首次将具有核动力的起搏器装于一妇女身上,核电池内使用的是钚238,重150克,使用寿命87年。但是核能源有放射性,防护比较困难,同时安全问题和污染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 为儿童患者设计的心脏起搏器, 其频率可调节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生物医学材料 * * 锆GAO * /view/272703.htm 1969年,被阿波罗登月舱带到月球上的环形天线,就是用极薄的记忆合金材料先在正常情况下按预定要求做好,然后降低温度把它压成一团,装进登月舱带上天去。放到月面上以后,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当达到转变温度时,天线又“记”起了自己的本来面貌,变成一个巨大的半球形。 形状记忆合金(也叫记忆金属) 上个世纪70年代,世界材料科学中出现了一种具有“记忆”形状功能的合金。记忆合金是一种颇为特别的金属条,它极易被弯曲,我们把它放进盛着热水的玻璃缸内,金属条向前冲去;将它放入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