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蒽醌类还原染料 凡是以蒽醌或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的还原染料以及具有蒽醌结构的还原染料,都属于蒽醌类还原染料。主要结构类型有:酰胺类和亚胺类蒽醌还原染料,蒽醌噁二唑还原染料,蒽醌吡嗪还原染料,蒽醌咔唑类还原染料,蒽醌噻唑类还原染料等。 2、蒽酮类还原染料 这类染料的结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蒽酮核心基团 : 并且通过蒽酮的1,9位上并接而构成的稠环蒽酮类型。如: 3、靛族还原染料 靛蓝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染料,它是从靛蓝植物叶中得到的不溶性物质。工业上生产的靛族还原染料主要由靛蓝和硫靛两类,另外还有不对称的靛族染料。 在靛蓝分子结构中具有基团: 还原蓝2B是最重要的卤化靛蓝,其结构式为: 4、可溶性还原染料 溶靛素是第一个可溶性还原染料,也就是从靛蓝还原成它的隐色体以后,与吡啶氯磺酸盐进行反应,得到隐色体的硫酸酯,就成为可溶性染料。同样方法,可使四溴靛蓝、硫靛及其衍生物转变成溶靛素。 目前常用如下方法合成可溶性还原染料:将还原染料直接加入吡啶和氯磺酸的混合液中,然后加入金属粉末,被还原生成的染料隐色体立即酯化,再加碱使硫酸酯转变成钠盐,生成可溶性还原染料。 五、酸性染料 酸性染料是一类在酸性介质中上染蛋白质纤维或锦纶的染料。其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以上的水溶性基团,通常是磺酸基或羟基,其化学结构以偶氮型和蒽醌型染料占大多数,少数鲜艳的蓝色和玫瑰红色以芳甲烷和氧蒽、氮蒽染料为母体。 按染色性能和应用分类,酸性染料又分为强酸性、弱酸性、酸性媒介、酸性络合染料等。强酸性染料是最早发展起来的酸性染料,在酸性介质中可染羊毛及皮革,也称酸性匀染染料,它的分子结构简单,相对分子质量低,含有磺酸基和羧基,在羊毛上能匀染,色泽均匀,但牢度较低,而且强酸染浴(应用时pH值控制在2~4)损伤羊毛纤维。弱酸性染料是一类分子相对较大、共轭体系较长的酸性染料,对蛋白质纤维的亲和力较大,在弱酸性介质中染蛋白质纤维,染色牢度相对较高,且为损伤羊毛。 一些强酸性染料和弱酸性染料的分子结构: 偶氮型 蒽醌型 芳甲烷型 六、分散染料 分散染料是专用于聚酯合成纤维染色的染料。分散染料与水溶性染料的最大区别是水溶性极小,分散染料作为聚酯纤维的专用染料,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的要求以适应聚酯纤维染色: (1)由于聚酯纤维分子的线性状态较好,分子上没有大的侧链和支链,而且经过纺丝过程中拉伸和定型作用,使分子排列整齐,结晶度高,定向性高,纤维分子间空隙小,染料不易渗入,因此必须采用分子结构简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染料。通常至多只能有两个苯环的单偶氮染料,或者是比较简单的蒽醌衍生物,杂环结构很少。 (2)由于聚酯纤维的高疏水性,大分子链上没有羟基、氨基等亲水性基团,只有极性很小的酯基,因此分散染料有与纤维相对应的疏水性能。分子中往往引入非离子性极性基团如—OH、—NH2等极性基团。 (3)染料应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和耐升华牢度。 分散染料以单偶氮型和蒽醌型为主,其他有双偶氮型、苯乙烯类、苯并咪唑类、喹啉酞酮类等,常用的分散染料的结构类型见表: 结构类型 约占总量 百分数(%) 结 构 举 例 单偶氮类 50 分散黄 G(C.I. 11855) 蒽醌类 25 分散蓝 RRL(C.I. 60725) 双偶氮类 10 分散黄 M-5R(C.I. 分散黄104) 苯乙烯类 3 Foron Brill. Yellow SE-6GFL(C.I. 分散黄49) 苯并咪唑类 3 Samaron Brill. Yellow H7GL(C.I. 分散黄63) 喹啉酞酮类 3 C.I.分散蓝67 其它 6 ? 七、功能染料 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