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篇 中外教育史
第11章 中国古代教育
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
1.学校萌芽的传说:
① 舜、虞时期:庠和成均;
② 夏朝:序和校;
③ 商朝:大学、小学、庠、序、瞽宗。
2.西周的教育制度:
① “学在官府”;
② 国学和乡学:国学分大学和小学;乡学分闾塾、党庠、州序、乡校等天子设大学称辟雍诸侯设大学称“泮宫” “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在学生管理上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孔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述教育的作用的思想家为他实施“有教无类”提供了理论依据。
9. 墨家的教育思想:
①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其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核心,以尚贤、节用为基本点;
② “素丝说”与教育作用;
③ 以“兼士”为培养目标:兼士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④ 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政治和道德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史教育培 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⑤ 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主动、创造、实践。
10.道家的教育思想:
① “法自然”与教育作用:“不言之教”;
② “逍遥”的人格理想;
③ 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
11.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①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人性利己说”出自荀子的性恶论,法家认为不用进行道德教育,只需进行法律教育;
② 禁诗书与“以法为教”;
③ 禁私学与“以吏为师”。
12.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① 《大学》:《礼记》里一篇是儒家学者讨论大学教育的一篇篇论文。对大学的教育目的、任务、途径作了一个总的概括,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三纲领”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② 《中庸》:《礼记》中的一篇,教育哲学论文集。教育的本质与作用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方法“自诚明与自明诚,尊德性与道问学”,实质就是强调内心修养以及外在努力学习合二为一;最高的道德准则为“中庸”;学习的过程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
③ 《学记》:《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1)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
2)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把大学教育定为两段,九年。七年谓之“小成”,九年谓之“大成”;其中一三五七九年都有考试,分别是“视离经辨志”、“视敬业乐群”、“视博习亲师”、“视论学取友”、“知类通达,强力尔不返”,考察内容为学生的德行和道艺;
3)教育教学的原则:豫时孙摩(未发先豫、及时施教、循序渐进、相观而善)、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教学相长;
④ 《乐记》:《礼记》中的一篇,先秦儒家专门论述乐教的论著。
13.“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即设五经博士(前136年)建立博士弟子制(前124年)以儒术取士视学制度太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汉代太学建立汉代太学教师称为博士博士的首席西汉时称仆射,东汉时称祭酒,称“大都授”。射策鸿都门学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郡国学创于景帝末年设在郡国的称为“学”,设在县的称为“校”,设在乡的称为“庠”,设在村落(“聚”)的称为“序”。
17.察举制度:始于汉高祖。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重选举取士,察举正式成为一种制度。州举秀才,郡举孝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校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重选举以选用贤才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
19.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① 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唯物论者,代表作《论衡》;
② 人性论和教育作用:有生来就善的是中人以上的人;有生来就恶的人是中人以下的人;有无善无恶或善恶混杂的人是中人人的善恶在于教育,他特别强调统治者应该重视教育,发挥教育在治国化民中的重要作用。王充理想的培养目标是“鸿儒”。他把人才分为鸿儒文人通人儒生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立南朝宋文帝下令在京师开设四馆玄学、史学、文学、儒学四学,是我国最早的分专业的综合学校南朝宋帝玄、史、文、儒
24.科举制度建立:
① 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隋炀帝大业三年定十科举人,即科举制度的开始;
② 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
1)科举考试的程序是乡试-省试-吏部试;
2)考生来源为生徒和乡贡;
3)科举考试的科目为,唐代科举分文科举和武科举两大类。文科举又分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每年定期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学、童子科等。其中经常举行的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秀才六科;
4)科举考试的方法为帖经、墨义、口试、策问、诗赋五种;
③ 科举制与学校教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