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微生物课件传染与免疫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Ig的功能区 H链: L链: 抗原结合部位由VL、 CL、VH、CH1四个 功能区组成 ● Ig的构象变化 Ag与Fab结合引起构象变化,利于补体的结合与作用 4.产抗体细胞的激活和抗体的形成 ●相关的细胞表面标志和受体 ----MHCII: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I(抗原呈递) -----TCR:T细胞受体(识别特异性抗原) ----CD4:T细胞表面抗原(识别MHCII) ●参与的相关细胞及作用 (1)巨噬细胞:处理和传递抗原,但无特异 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 (2)T细胞:在抗体形成过程起调节细胞的作 用,有特异性识别抗原作用。 (3)B细胞:产生抗体的效应细胞,有特异识 别Ag的功能。 ●抗体形成过程: 1、M?抗原递呈作用 2、T细胞对B细胞激活 3、浆细胞产生抗体 5.机体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 潜伏期长,效价低, IgM为主 再次应答: 潜伏期短,效价高, IgG为主 6.抗体形成的机制 ● Burnet的克隆选择学说 (识别?记忆?自身禁忌) ●抗体的多样性分子机制 ----抗体基因重排 7.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McAb) ●常规技术制备的抗血清: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McAb): 由纯系B淋巴细胞克隆经分化、增殖的浆细胞 产生的单一成分、单一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 ● B淋巴细胞 (小白鼠脾脏,产生Ab,但无 法在体外繁殖、传代) 骨髓癌细胞 (癌变的浆细胞, 快速繁殖,产生 Ig,但不能与Ag特异性结合) 杂种细胞 能在体内外大量 增殖 能产生大量单克 隆Ab 融合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 ●制备淋巴细胞杂交瘤的实验方法: 1)选择亲本 2)混合 3)促融 4)捡出 5)扩大培养 杂交瘤技术 建议读物 §3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1)特异性 2)可逆性 3)定比性 4)阶段性 5)条件依赖性 ●利用“两对半试验”检测乙肝病毒 1.抗原抗体主要反应 1)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与抗体 产生可见的凝集块 现象。 ●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2)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发生可 见沉淀物的反应。 ●双向琼脂扩散法 ●免疫电泳 3)补体结合实验 二.免疫标记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基本原理:酶与抗体(抗原)结合,不改 变Ag-Ab特异性和酶活性。当酶结合物与被 检样品相应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Ag- Ab-酶复合物,在相应底物存在时,酶催化 底物反应。 ●标记物:HRP(辣根过氧化物酶) ●底物:DAP(二苯基联苯胺)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方法 1)抗体包被 2)加待测抗 原 3)加酶联抗 体 4)加底物 5)检测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1、中枢免疫器官: (发生、分化、成熟) 骨髓、胸腺、 法氏囊/类囊器官 2、外周免疫器官 (定居、应答) 淋巴结、脾脏 一、免疫器官 二、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 (一)T细胞 (胸腺依赖性细胞) 1. 来源 ● 多能干细胞 未分化淋巴细胞 血流 胸腺 成熟的T、B细胞 淋巴结 效应T细胞 ● T细胞定位于周围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及脾脏白髓部分,并可经 血液、组织液、淋巴液释放到外周血循环中,当遇Ag刺激,T 细胞进一步分化、增殖,以发挥其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2.T细胞主要亚群(以功能划分) ①调节T细胞( TR) 1)辅助性T细胞(TH):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 2)抑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