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谷氨酸发酵及味精生产工艺流程 淀粉质原料→粉碎→调浆→水解糖化→冷却→中和→脱色→过滤→添加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接种二级种子→谷氨酸发酵→谷氨酸提取→加碱中和→除铁脱色→浓缩→干燥→过筛→包装→成品味精 技术要点。 ① 原料的处理:目前我国谷氨酸发酵大多采用酸解法进行淀粉糖化。 ② 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常用的氮源是尿素和氨水,碳氮比为100:25, ③ 谷氨酸发酵条件控制: 前期为30~32℃,中后期为34~36℃。发酵前期pH控制在7.5左右,发酵后期通过流加尿素的方法控制pH在7.0~7.2。溶氧量主要由通风量和搅拌速度决定,通风量大小对谷氨酸发酵存在显著影响。发酵前期以低通风量为宜;发酵中后期以高通风量为宜。 ④ 谷氨酸提取:目前我国大多采用等电点法提取谷氨酸,一般提取率可达80%以上。 ⑤味精的制造:谷氨酸与纯碱作用生成谷氨酸单钠的过程称为谷氨酸的中和。 加入Na2CO3形成味精,即可制得味精粗品,进一步进行除铁、脱色和结晶处理,即可制备味精成品。 酱油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食品调味料,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用蛋白质原料(如豆饼、豆粕等)和淀粉质原料(如麸皮、面粉、小麦等),利用曲霉及其它微生物的共同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 十、发酵法生产酱油 1、生产菌 常用的霉菌有 米曲霉、黄曲霉、黑曲霉。 目前我国较好的酱油酿造菌种有 米曲霉AS3.863、米曲霉AS3.591、961米曲霉、广州米曲霉、S2米曲霉、10B1米曲霉 黑曲霉 2、生产工艺流程 酱油生产分种曲、成曲、发酵、浸出提油、成品配制5个阶段。 (1) 种曲制造工艺流程: 麸皮、面粉→加水混合→蒸料→冷却→接种→装匾→曲室培养→种曲。(2) 成曲制造工艺流程: 原料→粉碎→润水→蒸料→冷却→接种→通风培养→成曲。 (3) 发酵:在酱油发酵过程中, 根据醪醅的状态,有稀醪发酵、固态发酵及固稀发酵之分; 根据加盐量的多少,又分盐发酵、低盐发酵和无盐发酵三种; 根据加温状况不同,又可分为日晒夜露与保温速酿两类。 目前酿造厂中用得最多的固态低盐发酵工艺流程为: 成曲→打碎→加盐水拌合(12-13%的盐水,含水量50%-55%)→保温发酵(50-55℃,4-6d)→成熟酱醅。 (4) 浸出提油工艺流程。 二油 三油 水 ↓ ↓ ↓ 加热 加热 加热 ↓ ↓ ↓ 成熟酱醅→第一次浸泡→头渣→第二次浸泡→二渣→第三次浸泡→残渣 ↓ ↓ ↓ 第一次滤油 第二次滤油 第三次滤油 ↓ ↓ ↓ 头油 二油 三油 (5)成品配制:以上提取的头油、二油并不是成品,必须竟配兑、灭菌、包装。 十一、发酵法生产乳制品 在发酵食品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乳酸菌。经过乳酸菌发酵作用制成的食品称为乳酸发酵食品。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揭示了乳酸菌对人体健康有益作用的机理,因而,乳酸发酵食品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食品工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发酵乳制品 (1)酸牛乳 ①凝固型酸乳的生产 ②搅拌型酸乳(纯酸奶)的生产 ③饮料型酸乳(活性乳)的生产 (2)干酪(Cheese)。 (3) 酸性奶油 2.果蔬汁乳酸菌发酵饮料 3.益生菌制剂 乳杆菌 细胞呈多样形杆状,长或细长杆状、弯曲形短杆状及棒形球杆状,一般成链排列。革兰氏染色阳性,通常不运动,具有周生鞭毛。无芽孢。大多不产色素。 根据糖的发酵类型,可将乳杆菌属划分为三个类群 ①同型发酵群:发酵葡萄糖产生85%以上的乳酸,不能发酵戊糖和葡萄糖酸盐。 ②兼异型发酵群:发酵葡萄糖产生85%以上的乳酸,能发酵某些戊糖和葡萄糖酸盐。 ⑧异型发酵群:发酵葡萄糖产生等物质量的乳酸、乙酸或乙醇、CO2,微好氧性,厌氧培养生生长良好,生长温度范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