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息照相 激光全息照相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Laser holographic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西南科技大学光信息专业 杨星 全息照相的概念 全息照相是一种新型的照相技术,成像过程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在照相干板或胶片上以干涉条纹的形式将图像记录下来。用光照射这种干板(称作全息干板),就能以立体形式再现出原来物体的像。 全息照相术的起源 全息术由英国科学家丹尼斯·伽柏(Dennis Gabor)于1948年提出,伽柏因此在197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伽柏的目的是想利用全息术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当时使用汞灯作为光源,但是汞灯作为光源不是很理想。这种技术要求高度相干性及高强度的光源。 全息照相术的起源 1960年梅曼(Maiman)研制成功了红宝石激光器,1961年贾范(Javan)等制成了氦氖激光器。一种全所未有的优质相干光源诞生了。1962年美国科学家E.N.利思(E.N.Leith)和J.乌帕特尼克斯(J.Upatnieks)用激光器对伽柏的技术做了划时代的改进,全息术的研究从此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息技术的研究日趋广泛深入,逐渐开辟了全息应用的新领域,成为近代光学的一个重用分支。 全息照相的特点 具有十分逼真的立体像,它与观察实物完全一样,具有相同的视觉效果(立体感强); 把全息片分成若干小块,每一块都可再现原物完整的像; 同一张底片上,经过多次曝光,可以重叠许多物体的像,每个像能不受干扰地单独显示出来; 易于复制,仍保持和原来像完全一样。 …… 全息技术的应用 全息干涉计量 两次曝光或连续曝光,可记录物体的微小、高速运动。 全息无损检测 全息存储 拍摄全息照片,改变参考光束方向,可将不同物体摄在同一张底片上。再现时偏转照明光束,物体将互不干扰地显现。 全息器件 全息显微镜(用短脉冲激光在一张底片上记录粒子的运动。再现粒子的运动状态及瞬时分布) …… 激光全息照相的理论分析 全息照相的记录 如图 1 所示,是漫反射全息照相拍摄 (记录)的光路 ,分束镜将激光光束分成两束 ,一束激光经平面镜M1、扩束镜L1,照射到被摄的物体上,经物体的漫反射,照射到全息干板 E上,称为物光Uo另一束激平面镜M2、扩束镜L2直接照射到全息干板E上,称为参考光UR。两束光将在全息干板上产生干涉,形成干涉条纹。 图1全息照相的记录光路 物光波的再现 记录有物光波全部信息的干板经显影、定影即成为一张全息图片。将其放回拍摄时的原光路图中,仅用参考光将其照明就可以观察到物像的再现。 图 2全息干板的曝光特性曲线 曲线上的 a、b段为线性工作区,我们在记录拍摄全息图片时可以当控制干板的曝光量和显影的时间,使得显影后的全息图振幅的透过率与曝光量成线性关系。 全息图的观察方法如图3 所示,原物虚像的观察比较简单,只要将处理后的全息图放在原处用参考光波UR照明,沿着原物光波的方向观察即可以看到原物的虚像 图 3观察虚像 图 4观察实象 若想得到一个没有畸变的实像则用原参考光的共轭光波来照明全息图,然后用一块毛玻璃在如图4 所示被摄物处移动可接收到实像。 激光全息照相的拍摄要求 为了拍出一张满意的全息照片,拍摄系统必须具备以下要求 : 1、光源必须是相干光源。通过前面分析知道,全息照相是根据光的干涉原理,因此要求光源必须具有很好的相干性。激光的出现,为全息照相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光源。这是因为激光具有很好的空间相干性和时间相干性,实验中采用 He—Ne激光器,用其拍摄较小的漫散物体,可获得良好的全息图。 2、全息照相系统要具有稳定性。由于全息底片上记录的是干涉条纹 ,而且是又细又密的干涉条纹,所以在照相过程中极小的干扰都会引起干涉条纹的模糊,甚至使干涉条纹无法记录。比如,拍摄过程中若底片位移一个微米,则条纹就分辨不清,为此,要求全息实验台是防震的。全息台上的所有光学器件都用磁性材料牢固地吸在工作台面钢板上。另外,气流通过光路,声波干扰以及温度变化都会引起周围空气密度的变化。因此,在曝光时应该禁止大声喧哗,不能随意走动 ,保证整个实验室绝对安静。我们的经验是,各组都调好光路后,同学们离开实验台,稳定一分钟后,再在同一时间内爆光 ,得到较好的效果。 3、物光与参考光应满足物光和参考光的光程差应尽量小,两束光的光程相等最好,最多不能超过 2cm ,调光路时用细绳量好;两束光之间的夹角要在 30度一60度之间 ,最好在 45度左右,因为夹角小,干涉条纹就稀疏,这样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感光材料分辨率的要求较低;两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