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湖泊水库污染控制与修复2教程讲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宏观生态系统 湖泊水库具有十分复杂的生态系统,一般将这个生态系统划分为三个不同类型的区域:湖滨带、浮游区和底栖区,各自拥有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 * * 第四节 湖泊水库生态系统 宏观生态系统 微生物生态 底泥 1、湖滨带 湖滨带通常生长着大量的草类植物,又称为“草床”,是湖泊与陆地交接区域。许多天然湖泊具有大面积的湖滨带,其植物生长受土壤肥沃程度、浅水积泥、悬浮泥沙沉积、植物腐烂积累等因素的影响。 从功能上来说,湖滨带有益功能有两个: 湖滨带可以有效截流地面径流中泥沙等悬浮物,吸收地面径流中营养物质,减少其对湖泊水库水体的影响; 湖滨带植物可以为各种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大量的食物,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但是,也存在影响水质负面效应,即过度茂盛繁殖的湖滨带植物也会产生大量有机物,每年大量的根生植物和附着的藻类腐烂后产生的有机物随水流进入湖泊水库内,将影响水体水质,甚至加剧湖泊富营状态。 2、浮游区 浮游区是湖泊水库水域主体。水生高等植物是水体常见植物,根据其生长形态而划分为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叶植物和水植物。 (1)沉水植物,包括马来眼子菜、微齿眼子菜、菹草、苦草、鱼藻、轮叶黑藻、狐尾藻; (2)漂浮植物,主要是浮萍; (3)浮叶植物,包括菱、睡莲、杏菜; (4)挺水植物,例如芦苇、菰和莲等。 水生高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将一部分溶解性、悬浮性和沉积性的营养物质吸收固定在植物体内,通过定期收割,移出水体之外,一定程度上 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水平。植物还能够通过与藻类竞争营养,遮挡光线能量,抑制藻类的繁殖生长速度。但是,如果在湖泊水库中,任由水生高等植物自由生长、堆积和腐烂,将导致湖泊水库的沼泽化。 大量巨型水生植物的过度生长也会对水体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最巨型水生植物容易影响渔业、船运和游泳等活动,并且影响景观。沿岸和浅水区中的巨型植物在黑暗中的呼吸作用也会降低水体溶解氧浓度。此外,巨型植物会影响水体和底泥内部的营养循环,影响藻类细胞运动动力学。 有研究发现,小型湖泊水库中有机物主要来 自浅水区。Reimold(1972)甚至发现某些植物(例如Spartina)能够起营养泵的作用,从底泥中汲取营养,将其传递至桔梗和叶部,并排泄至周围水体中。其他许多研究人员也有类似发现。 尽管在健康的水体中,巨型植物不会向周围水体中排泄大量的营养物质。但是,这些巨型植物确实能够从底泥中汲取营养并浓缩在植物结构组织中。这些营养可能会在植物衰老和腐败过程中释放进入水体。Barko和Smart(1979)估计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湖泊中,大型植物控制着底泥62%左右的磷的释放和迁移。 水体中生长着大量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类等,形成了典型的生态“食物链”。 浮游植物以阳光为能量来源,以无机状态的碳、氮和磷等为营养元素,繁殖生长,为湖泊水库提供有机质,所以称为生产者。 在湖泊水库中,最主要的浮游植物是藻类,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甲藻门、蓝藻门和裸藻门次之,黄藻门和金藻门中的种类最少。 藻类优势属是:微囊藻、平裂藻、颤藻、栅藻、小环藻、隐藻、蓝隐藻、尖头藻、直链藻、色球藻、蓝纤维藻、丝状蓝藻、绿球藻、裸藻、囊裸藻等。 一般情况下,藻类数量年均值在105~108个/L范围之间。浮游区可能会被一种或几种高度适应的藻类所控制,容易形成“水华。 在湖泊水库中浮游动物起着消费者的角色。以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挠足类等分布较广,其中以原生动物和轮虫类最多,枝角类和挠足类次之,而且其中大多数浮游动物易为鱼类捕食消化。浮游动物以水中的溶解状或颗粒状有机物以及藻类细菌等为能量来源,分布在整个水体区域。 鱼类在湖泊水库中起着消费者的角色。例如,鲢鱼以大量浮游植物为食,将其转化为鱼粪并沉积至水底,从而抑制浮游植物的数量;但是,也有的研究认为,鲢鱼滤食活动加快了营养元素的循环,例如未被消化的微囊藻鱼粪的氮、磷元素释放速率分别比自然死亡藻体的释放速率高1.88倍和1.47倍。这些氮磷营养元素的加快循环释放,将加快藻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这说明,鲢鱼等的过量摄食,虽然一方面直接抑制了藻类数量的增长,但是,另一方面又通过加快水体氮和磷元素的循环,间接促进了藻类的生长。因此,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测定。 在底栖区,生活着丰富的底栖动物和微生物。 底栖动物包括水蚯蚓、羽苔虫、湖螺、田螺、圆蚌、湖蚌、杜氏蚌、‘黄蚬、蜻蜒幼虫、摇蚊幼虫、淡水壳菜、虻科幼虫、蠓科幼虫、扁卷螺科、介形类、尾鳃蚓、水丝蚓、毡蚓等。 在底栖区微生物起分解者的作用,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