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参考答案: 【步骤一:先述动静关系】 一线泉水,凌空飞泻,本来是—幅动景,诗人却只用一个“挂”字就化动为静。 【步骤二:再述表达效果】 使人不由想到山峰的陡峭和山泉垂直落下的图景。 【步骤三:先述动静关系】 野竹与云气相接,本是一幅静景,诗人却只用一个“分”字就化静为动。 【步骤四:再述表达效果】 使其有了动的意味,使人自然联想到随山冈徐徐移动的云雾不断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 三、虚与实的关系。 诗歌鉴赏中的虚与实是相对和复杂的。一般来说,眼前景为实,联想、想象(包含未来、对写法)、梦境、回忆、典故传说等为虚。 三种重要关系 越 中 览 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问题:请从“虚”与“实”的关系角度对全诗进行欣赏。 三种重要关系 参考答案: 【步骤一:先说虚写】 全诗前三句虚写古代越王战胜后的盛况。 【步骤二:再说实写】 后一句却笔锋一转实写现今,写出眼前的衰败和凄凉。 【步骤三:点明关系(包含效果)】 全诗虚实结合,前后古今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炼 字 题 参考答案: 【步骤一:释含义】网,网子,网罗。 【步骤二:明手法】作者用了比喻、拟人和想象的手法, 【步骤三:描情境】把丝丝小雨比作网,想象着要像人一样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步骤四:表感情/主旨】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步骤五:谈效果】表达非常生动、新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炼 字 题 参考答案: 同意。 【步骤一:释含义】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描情境】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表感情/主旨】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一、抒情手法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系列 2.托物言志(咏物诗)3.借典抒情 4.借古讽今/借古伤今(怀古咏史诗) 二、描写手法 1.渲染烘托(景色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的人物形象/心境情感) (1)渲染: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 (2)烘托:又叫衬托,属于侧面描写,分为正衬和反衬,通过衬托,所要表现的物、人的特征会更加突出、形象。可以以物正/反衬物、以景正/反衬人、以人正/反衬人。 ﹝补﹞ 重点的反衬手法还有以乐景衬哀情、以动/声衬静等。 表达(现)技巧/手法 二、描写手法 2.虚实结合(有时是虚写或想象、联想) 3.动静结合 4.正侧面(渲染烘托)结合 5.远近高低/俯仰结合 6.视听/声色结合(有时会声、光、色、味、泽态中几个方面结合) 7.点面结合 8.白描(基本体现在叙事性诗句中) 9.点面结合(点--一个人或物 面--周围的场景画面) 10.列锦(意象(只是名词性)组合/叠加) 11.细节描写(神态举止言语的细微之处。有时会单独考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 12. 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扬) 表达(现)技巧/手法 三、修辞手法 1.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为生动形象/逼真,新奇巧妙,突显事物或人物形象特征,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等。 2.比拟 (1)拟人:赋予物人的言行、感情、思想。它会使描写、抒情更具新奇性和感染力。 (2)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3.对比 4.夸张:分为夸大、缩小、超前三种。作用:突出鲜明人或物的特征,使情感表达更强烈,更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