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格心理学第五编人本主义学派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编 人本主义学派 第一章 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学派产生的背景 一、社会历史背景 1.二战后物质需求极大的满足,开始追求精神需要。 2.社会问题严重、矛盾尖锐。 3.青年人不满现状,发起嬉皮运动。 4.出现青少年价值观危机,教育面临挑战。 二、哲学背景 1.存在主义 2.现象学 3.心理学 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的批判 第一节 生平事略 马斯洛生于纽约布鲁克林,是前苏联犹太裔移民之子,七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他的父母未受过教育,但他们坚持让他学习法律。 1930年他在威斯康辛大学取得文学学士、后来又获得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毕业一年以后,马斯洛回到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和爱德华·桑代克一起工作。 1931年马斯洛开始在布鲁克林学院全职工作。这段时间他遇到许多拔尖的欧洲心理学家,包括埃尔怫雷德·阿德勒和弗洛姆。1951年,马斯洛成为布兰迪斯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开始理论研究。 1962年创立人本心理学会 196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第二节 理论观点 一、人性观 积极乐观,富有人道主义意味。 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端正的、仁爱的,每个人都有对美、真理、正义等的本能需求。 邪恶和神经症是由不好的环境造成的。 二、人格动力——需要理论 需要引起行为:动机理论 (一)需要的种类 1.基本需要(缺失性需要) 2.心理需要(成长性需要) (二)需要的层次 五层次说 低级的需要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级需要。 1.生理需要 最基本最强烈的 2.安全需要 免受威胁的需要 3.爱和归属的需要 匮乏之爱/存在之爱 4.尊重的需要 自尊/来自他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 实现生命价值、充实生命 以上需要通常是无意识的。 越高级的需要,越不易被察觉,但满足后幸福感越强烈持久充实。 低级需要部分满足时,也可以有高级需要产生。 人的行为往往是由几种需要共同决定。(吃饭) 第三节 研究主题 一、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 (一)对杰出者的研究 假设:每个人都会在基本需要满足的基础上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虽然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但是只有很少的人可以真正达到自我实现。 (二)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1)全面和准确地知觉现实。 (2)接纳自然、自己与他人。 (3)对人自发、坦率和真实。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5)具有超然于世和独处的需要。 (6)具有自主性,在环境和文化中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7)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 (8)具有难以形容的高峰体验。 (9)对人充满爱心。 (10)具有深厚的友情。 (11)具备民主的精神。 (12)区分手段与目的。 (l3)富于创造性。 (14)处事幽默、风趣。 (15)反对盲目遵从。 (三)建议 二、高峰体验 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极乐体验,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满足和完美体验。 自我实现的人,即处于需要金字塔的顶层的人,更可能发生高峰体验,因为达到这个阶段的人有一种个人发展的需要,他们不会像我们大多数人受焦虑的折磨,对现实进行曲解,这使得他们能更清楚地评判他人和环境。他们可以用很高的心理能力在很多领域,如科学、艺术甚至是社会服务行业表现优秀。 高峰体验更多是一种奋斗和拼搏的结果,一种情绪和灵感。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整体分析方法 把人格看成是有组织的复杂整体,致力于理解整体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整体和各部分的关系。 二、问题中心法 反对以方法为中心,强调以问题为中心。 主张选择健康的、能够实现自身潜能的人进行研究。 三、自我实现的测量方法 个人取向量表(POI) 衡量指标:时间能力 内部指向趋势 第五节 理论应用 一、在教育中的应用 学生是自由的、能够自我选择的、能够成长和自我实现的 教育者要照顾学生,使学生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 要创建好的环境 ——应当重视、研究、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在管理中的应用 在管理中要考虑到员工多方面的需要尤其是高级需要。 第六节 理论评价 一、理论贡献 第三思潮 超越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 建立在对健康人的研究基础之上 肯定人生的价值,认为人有能力拥有快乐、健康和幸福的人生。 二、理论不足 方法不够科学精确、样本太小、缺乏实证研究 第五编 人本主义学派 第二章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 第一节 生平事略 1902年罗杰斯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芝加哥近郊的橡树公园,父亲是位成功的土木工程师,母亲主持家务,同时也是位虔诚基督教徒。家中共有6名子女,其中男孩占五位,他排行第四。在严格、宗教性和伦理性的教育环境下成长,使罗杰斯成为一个相当孤立、独立而有纪律的人,并能在一个实践的世界中,学习科学方法的知识及对科学方法的鉴赏。 1931年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及威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