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常见儿童心理障碍矫治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儿童心理障碍矫治? 别让孩子出问题:专家教您矫正儿童30种问题行为。【送给幼儿教师及孩子的父母。】2012年04月02日 09:25:49 本应欢乐的童年,却滋生着种种不良行为。它们有的随年龄增长而消失,有的随年龄增长而加剧。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是儿时形成的性情会影响终生;“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讲的是性格一旦形成将顽固至极。   因自闭,诸如马加爵等残害同学;因自私,多少贪婪者锒铛入狱;因抑郁,多少成功者英年早逝;因怯懦,契诃夫笔下的《小公务员之死》公公因为一个喷嚏;因……   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人生吧,莫让我们追悔莫及!    自我中心是一种性格障碍 儿童在1~2岁时,常常以自己的认知、情绪、意愿等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看待并判断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他们没有也不能意识到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去审视、理解和对待外在的人、事、物。   他们常常认为,夜晚月亮出来是为了给他们照明,他们所看到或拿到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例如:妈妈与孩子玩滚球的游戏,妈妈在坡顶,孩子在坡下。妈妈问:“球为什么滚下来?”孩子会说:“球知道我在等它才下来。”当父母劳累需要安静地休息时,他们却依然我行我素、打打闹闹,不能站在父母的立场体验父母的感受。   心理学家朱智贤在他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说:“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经过三个时期:自我中心期(8个月~3岁),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称生理自我。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主观自我时期(青春期~成人期),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进入心理自我时期。”   按他的分期说,儿童3~16岁时尤其应该重视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因为他们时刻感知、接受着社会文化的影响,这对他们个性和品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原始的“自我为中心”与生俱来,无法选择,后天的镌刻是造就品性的关键,家长或老师不可懈怠。 自我中心行为的表现 处在“自我为中心期”的儿童的特征是分不清你、我、他的真正内涵,喜欢幻想,常常不自主地把自己的想法和需要用最原始的方式表现出来。对于玩具,“只要是我玩的,就都是我的”。为了捍卫“所有权”,他们命令、威胁别人不要拿他们的玩具,甚至以打人、抢夺的方式拿回自己所爱的玩具。   对这阶段的儿童而言,玩具远比朋友重要,宁舍朋友不舍玩具。要他们为友谊而放弃玩具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他们只知道自己很想玩,若别人把玩具抢走,他们会难以忍受,至于别人的想法与感受,他们则无法体会。其实看到别人的玩具就顺手拿起来并说“我的”,其真正的意思是“我喜欢它”。这是孩子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只有过了这个时期才会走向成熟。   当家里来了客人时,孩子表现得特别活跃,抢着说话,跑来跑去,拿各种玩具给客人看,忙个不停(这就是俗话说的“人来疯”),这是孩子要求大家注意的一种本能行为。孩子小时候出现这些行为可以谅解,但是若长大以后仍然要求大人过多注意,经常纠缠客人,处理问题、办事情总是自己说了算,以我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强加于人,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那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中心行为,需要认真及时地矫治。 自我中心行为的危害 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通常只能想到自己,不会想到别人,这种原始自我形态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就会解除。但在“转型”时,如果让孩子“崇尚自我”的思维方式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变成一个自以为是、专横霸道的人。这样的孩子在伙伴中或社会上是极不受欢迎的,即使孩子的智商再高、能力再大,也会被人讨厌。   自我中心现象几乎人人都有,只是因受教育不同、性格不同而发展情况有所不同,表现也有个体差异。过于严重的儿童最容易与同伴分裂,产生争吵和攻击行为;最容易赌气,被孤立,性格扭曲;长大后人缘差,很难与人和谐相处、共谋事业。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应重视这些不同的差异,因人施教。    自我中心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味放纵   出于过分关爱与呵护,家长不断认可和迁就孩子的自我中心行为。有时,家长也知道不应该让孩子这样,但总认为树大自然直,不忍心对孩子严厉。这样会导致孩子的行为更放纵,他们的表现在“胜利”中得到强化。   过度满足   想吃什么、想要什么一定要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所有好吃的、好玩的自己都应该有,以至于长辈先吃了一口水果,玩具让别的孩子玩一会儿,就会引得他大哭大闹。孩子总生活在一种“人人让我、人人为我、我说了算”的环境中,怎能不逐步养成“以我为中心”的行为呢。   教养缺失   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转型”期的教育不细心,感觉不到其自我意识发生了异样的变化,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变好的;有的则轻描淡写地说一下了事。如:孩子看见家长为客人端上水果,想独自占有,就在每个水果上咬一口。家长自然感觉很不好意思,就笑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