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要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本章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部分,从研究对象、内容、学习本学科的意义、学习方法以及本学科的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论述。本章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住相应的知识点,了解相关的概念和理论。 本章也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历年考试涉及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都反复出现,既考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也考试对重点理论的把握和运用。本章学习的时间相应会比较长。 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具体分为: 一、心理过程(知、情、意) 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情感过程:①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②高级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3、意志过程:自觉、自制、坚持、果断性 其中,注意是心理过程,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人格) 1、个体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信念、理想、人生观、世界观等等 2、自我意识: 3、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本章主要有四个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介绍中学生认知发展和中学生人格发展;第四节是个别差异,包括认知差异和人格(重点是性格)差异。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两个关键词: ① 一系列心理变化。有规律的,内容包括认知和人格。 ② 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这个变化的时间跨度贯穿生命全程。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即量变与质变 (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 如儿童动作发展顺序遵循从上到下原则: 儿童思维发展顺序:由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因为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顺序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不平衡性。 一方面表现出个体的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如感知、记忆、想象、思维与人格的比较。 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如身高、言语发展。 应抓住学生发展最快的时间进行教育,即抓关键期。 (4)差异性。 因此要注意因材施教。 例题:1、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这是指心理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答案: C 例题:2、教学中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这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答案:D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1岁以前)、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 少年期是指11、12~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1)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2)心理活动的随意性: (3)独立意识: (4)情感: (5)道德和意志: 2.青年初期 这是指14、15~17、18岁的阶段,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1)思维: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2)情感: (3)自我意识: (4)意志: 这里考试的重点是少年期,尤其是少年期的主要特点。主要考填空、选择,偶尔也会有简答,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例题:少年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 _____ 的特点。 答案:半幼稚、半成熟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身心发展特点)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胞胎爬梯实验。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意义:教学前必须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这是新教学的出发点。 2.关于关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