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新课标《数学必修2》第二章第2节的知识点。教材按照“提出问题(如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解决问题(推导公式)、应用公式”的线索展开研究,既是直线方程应用的延续,又是坐标法这一核心知识的发展,同时还是充分展现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优越性的载体。作为直线方程的一个应用,公式的推导过程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属于具有较高思维价值和探究价值的教学内容。同时,该公式还将在学生今后的代数、立体几何及圆锥曲线学习过程中,作为解析几何的一个重要工具广泛用之于问题的求解过程当中,因此,该内容又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不仅如此,该内容还是刚刚学过的两直线交点及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用武之地。就内容本身来说,作为公式的学习与应用又是引领学生运用平面几何知识、强化直线方程的建立过程的好素材。因此,这是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作用的一个重要基础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解析几何的重要工具。 二.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有两个难点需要加以突破:一是公式推导的思路的发现。毕竟学生对坐标法接触时间不长,知识的迁移与灵活运用水平还十分有限,教师必须着力精心创设良好的思维情景才能让学生在“愤”“悱”状态下发现问题解决的思路;二是找到求解思路后,推导公式需要进行较为烦琐的运算和化简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的知识、能力、意志品质等得以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是耗时费力的过程。而运算化简能力又往往是学生的弱项。时间运用上的矛盾,思维品质上的欠缺,都需要教者在设计教学时认真考虑,合理取舍,作出精心安排。 三.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新课程理念的新颖与超前,坐标法处理问题的简洁明快,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数学核心概念与方法的突出可以让我们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演绎出一幕精彩的教学活剧来。而以下诸多条件有利于本节教学目标的实施与完成。 1.作为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最后一个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有了对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定性认识和对两直线相交的定量认识,特别是两点间距离公式及直线方程的学习已经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同时,学生对解析几何的的实质中,用坐标系沟通直线与方程的研究办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正逐步趋于成熟。对杭四中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应该比较扎实,思维比较活跃。 2.又见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初中已经学习并定义),学生会产生既熟悉又陌生,既困惑又好奇,探学寻动机由此产生。学生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尤其用斜率对两直线方程位置关系的判断已经初步感悟到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优越性,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3.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点线距随处可见,这将为学生学习探究本节内容提供感性支持。 课题 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课型、 教具、 教法、 学法指导 板书设计 课后追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思考:已知点P0(x0,y0)和直线l:Ax+By+C=0, 怎样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呢? 自己画图尝试解决办法,教师巡视看有无不同方法,及错误原因 激发学生兴趣 指出特殊形式 当A=0或B=0时,直线方程为y=y1或x=x1的形式. 教师观察学生自己理解情况,先引导学生接受简单概念,为后来做准备,当A=0或B=0时也是学生容易疏忽的情况 由易到难,强调特殊形式 及时练习 点P(-1,2)到直线3x=2的距离是______. (2)点P(-1,2)到直线3y=2的距离是______. 学生口答 教师点评 熟悉概念 强化记忆 深入探讨公式形成 下面设A≠0,B ≠0, 我们进一步探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思路一]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 引导学生由问题入手,逐步解决问题, 点到直线距离就是PQ两点距离,如何求Q点坐标? 求两直线交点可以求出Q点坐标,如何求直线PQ? 可以求PQ的斜率,因为直线PQ与已知斜率垂直,然后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 让学生把上述过程按正常顺序求解一遍 使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途径。 同时把已知知识串联一起应用。 进一步探讨 [思路二] 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其高. 利用直角三角形面积不变求高推导出公式 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 得出结论 点到直线的距离: P0(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 记住形式之间的联系 熟记 相关练习 1、求点A(-2,3)到直线3x+4y+3=0的距离. 2. 求点B(-5,7)到直线12x+5y+3=0的距离. 3、求点P0(-1,2)到直线2x+y-10=0的距离. 辅助记忆公式 注意点与直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