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3、生物危害因素 皮毛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布鲁杆菌、森林脑炎、病毒、有机粉尘中的真菌、真菌孢子、细菌等。如屠宰、皮毛加工、森林作业等。 第三章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 *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又称工作过程,它涉及针对工艺流程的工作组织、器具和设备布局,作业者操作体位、行为和工作方式、劳动强度、脑力和体力劳动比例以及劳动者的心理状况等。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如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心理过度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4)劳动姿势不良或使用不合理工具,如弯腰劳作等。 第三章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 *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包括按工艺过程建立的室内作业环境、周围大气环境以及户外作业的大自然环境,其有害因素包括: (1)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 (2)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3)厂房建筑或生产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第三章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 第三章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 三、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 (1)出现职业病特征; (2)抗病能力下降; (3)建立健全各项安 全规章制度; * 一、职业病预防原则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应遵守职业卫生(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原则,开展综合治理。 一级预防: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指对新建项目职业危害的控制;对现在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要进行改善,减少危害和污染,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第三章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第二节 职业病及防治 * 二级预防: 即早期发现职业危害特点和职业病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实行健康监护,早期发现、早期鉴别、早期诊断;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场所经常进行检查、检测,使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符合国家标准。 第三章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第二节 职业病及防治 * 三级预防: 即对已经患职业病的员工,应尽快做出正确诊断。对确诊者,要保障病人享受职业病有关待遇,及时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能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人,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处理。 第三章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第二节 职业病及防治 * 一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 1.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2.粉尘综合治理的八字方针 根据我国多年的防尘经验,总结出“革、水、风、密、护、管、查、教”八字综合防尘措施经验,即: ① 革。改革工艺和技术革新,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第三章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第二节 职业病及防治 * ② 水。即湿式作业,可防治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③ 风。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在密闭、半密闭发尘源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将工作面含尘空气抽出,并同时采用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 ④ 密。将发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用罩密闭,并与排风结合,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第三章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第二节 职业病及防治 * ⑤ 护。即个人防护措施; ⑥ 管。加强规章制度和通风除尘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杜绝违章作业和跑、冒、滴、漏现象; ⑦ 查。定期检查、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对经常的接触者要定期健康检查; ⑧ 教。加强宣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第三章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第二节 职业病及防治 第三章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第二节 职业病及防治 (1)神经系统; (2)呼吸系统; (3)血液系统; (4)消化系统; (5)泌尿系统。 二、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和防治 1.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6)其他。 第三章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第二节 职业病及防治 2.综合防毒措施 ① 消除毒物; ② 密闭、隔离有害物质污染源,控制有害物逸散; ③ 加强对有害物质的监测; ④ 加强对毒物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 ⑤ 加强个人防护; ⑥ 提高机体免疫力。 ⑦ 接触毒物作业的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三章 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第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