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过渡金属(transitionmetal)介入的高选择性有机合成….doc

Chapter1过渡金属(transitionmetal)介入的高选择性有机合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ter1 过渡金属(transition metal)介入的高选择性有机合成 现代有机合成的方向: 提高反应选择性(化学选择性chemoselectivity、区域选择性regioselectivity、立体选择性 stereoselectivity 、对映选择性enantioselectivity) 反应条件温和化 减少环境污染,进行“绿色合成”。 过渡金属特性: 它们能与CO、烯烃、H2和其它简单不饱和化合物有较强亲和力 过渡金属既能把金属供给有机物,又能从有机物接受电子,具有可以可逆地改变氧化态和配位数,在有机合成、有机催化上有主要作用。 过渡金属介入的反应模式: 掌握两个定义:插入反应和化学计量反应 插入反应:金属与底物反应中,从低氧化态→高氧化态→低氧化态的循环反应。 化学计量反应:金属与底物反应中,从低氧化态→高氧化态进而分解的反应。 1.1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元反应 1.1.1配位体的配位和离解 1.1.1a 外层:18个电子,饱和。∴:K适中 K很大,络合物太稳定; 拿不到纯化合物 K很小,络合物很不稳定。 常采用的配位络合物特征: 容易生成配位饱和的(saturate)络合物而得以分离纯化; 其中某个配体又容易在温和条件下解离,生成配位不饱和的络合物,从而与底物发生反应。 ex: CoH(N2)(PPh3)3 (饱和) Co27 1s22s22p63s23p63d74s2 外层电子 很快 解离 提供9个电子,9个外层电子:外层达18个电子 CoH(PPh3)3(不饱和) Pd(PPh3)4(饱和) Pd46 1s22s22p63s23p 离异 外层电子 5s24d8 Pd(PPh3)3(不饱和)+PPh3 Fe(CO) 5(10个电子) Fe26 4s23d6 Mo(N2)2(dppe)2 dppe=Ph2PCH2CH2PPh2 双磷配体 Mo42 5s24d4 Cod:环辛二烯 Ni:4s23d8 1.1.16 过渡金属与烯烃的配位 乙烯与金属配位 步骤1:烯烃的成键π轨道供给电子和金属的空d轨道相重叠。 步骤2:金属的某些d轨道和烯烃的反键π*的轨道重叠称为金属的电子反馈。 也叫烯烃得到活化 “+”“–”表位不同 如此: 分子活化 上: 1.1.2 氧化加成和还原 1.1.2a 氧化加成 与H2的氧化加成 NMR: Ha:a=-28.46ppm(化学位移) Hb:a=-7.58ppm (1)Ha,Hb (2)高场(愈负),电子密度高,Ha,Hb带负电性,H带电负性 (3)氢加成是顺式加成 协同反应:氢离子断键与金属键反应生成同时进行 碳-卤键氧化加成 相应反应速度:I-Br-Cl- L:PEt3PEtPh pEph2PPh3 L的体积越大,反应速度越慢 溶剂极性: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 DMFCH3CNTHFC6H6 卤代烃和低价过渡金属: SN2机理:双分子同步亲核取代 (2) 卤代烯烃的氧化加成,则保持构型: (3)卤代苯烃和过渡金属的氧化加成: R:吸电子基,反应速度加快 X:IBrCl b.醛的C-H键 c.具有活泼氢的C-H键 d.如何使饱和C-H键能和各种过度金属氧化加成(科学家在1983年有重大突破)。 该反应在经济性合成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4.碳-氢键的氧化加成(与过渡金属) 经济性合成有用。 氧化环化反应 氧化加成的反应的理论: 金属电离给出电子给:C、H 接受电子的物质有空轨道。 实质:能级相匹配的小分子A—B的最低空轨道(LUMD)和金属的最高占有轨道(HOMD)[d电子给出]的相互作用。 结果是电子从金属流向被加物(即金属被氧化)。 影响因素:①金属的d轨道能级愈高,愈容易发生氧化加成。 ②A—B分子的LUMD的能级越低,越易和金属的d电子发生作用。 ③当金属络合物中有供电子的体位时,使金属上的电荷密度增大。有 利于发生氧化加成。 E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