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题1:阅读教材P62—P63相关内容,想一想:当时的中国人对清朝统治是什么态度?革命的经济基础是什么?为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作了那些准备? 政治背景: 经济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条件: 军事基础: 京师 探究题3:袁世凯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辛亥革命的果实会落入他的手中?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只是倒了一个皇帝,割了一条辫子,革命是失败的。 展望篇:敢问路在何方? * 课标要求: 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主要过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意义 狭义: 广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 的武昌起义 武昌篇:首义成功 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失败更加不得人心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同盟会深入湖北新军做工作; 清末“新政”(1901年): 1. 政治上改革官制,新设立或改名的机构有外务部(代替原来的总理衙门,位居六部之首)、商务部、民政部、资政院等;(此改革是预备立宪的主要项目) 2. 经济上实行奖励工商; 3. 教育上废除科举制,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 4. 军事上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预备立宪”。1905年派人前往英法德俄日考察,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组成第一届责任内阁,13名内阁大臣之中,汉族仅有4人,满洲贵族多达9人,其中皇族又占了7个,因此当时都称它为“皇族内阁”。 对于“皇族内阁”的出台,主张立宪的梁启超愤懑至极,称清政府是“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 皇族内阁的出台 梁启超为什么说清王朝是“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 预备立宪骗局暴露,立宪派大失所望,导致许多人转向革命阵营,使革命力量大增。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迫于形势 2、根本目的:维护统治 3、直接目的:平内乱、消外患、固皇位 4、动机:挽救统治 5、结果:先后失败 6 、客观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经济、阶级) 背景材料 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 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的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欢喜罢了;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的,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陈天华 章炳麟 陈天华 邹容 章太炎:“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邹容《革命军》:“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同盟会 基础知识: 兴中会: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 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基础、地点、性质、纲领、主要领导人、机关刊物 “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封建地主土地制度。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工具清王朝,这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四川保路运动,清廷调兵镇压,使武汉兵力空虚 若无四川保路起义,武昌起义要迟一年半载。 ——孙中山 1911年的武昌成为革命的首发成功地,这里又有怎样的偶然性呢? 有利时机: 结果:建立了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革命的酝酿——背景和条件 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物质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