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观察下列图片: 思考:三省六部呈现怎样的运作程序?三省六部制有何积极影响? 提示: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国家政令的制定、审查和执行。尚书省又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执行各项职务。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割了相权,使皇权加强。 二、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的主要特点。 提示:(1)皇帝拥有最高监察权。 (2)监察机构独立,自上而下垂直监察。 (3)重视监察官的选任。 (4)凭实绩黜陟,严格考核监察官。 (5)允许风闻言事。 三、阅读下列史料 材料:《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思考:材料中反映了元朝实行的是什么地方行政制度?有何意义? 提示:元朝时期,我国疆域空前广大,为了加强对广大疆域的有效管理,元朝统治者吸取了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 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两个强盛的王朝,近年荧屏上热播的《汉武大帝》和《贞观长歌》等电视剧艺术地再现了汉武帝、唐太宗等辉煌的政治生涯。其中,他们改革政治制度、重视选拔人才是构建强盛局面的重要举措。 [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提示] 1.了解汉至元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及监察制度的变化。 2.掌握唐朝以来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 极影响。 3.综合分析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说明君主专制加强和 高度集权的皇帝制的特征。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预习全程设计 名师全程导学 训练全程跟踪 法令出一——皇帝制度 (1)创立: 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征: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和 于一身。 (3)弊端: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了国家政治决 策的合理性。 秦始皇 军事指挥权 (4)影响: ①历代官僚体制的变化都以维护 、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②君臣关系,实质上是“ ”和“奴才”的关系。 主子 皇权 [教材P12“学习思考”] 后来的历朝皇帝制度是不是也具有这一特点?为什么? 提示:具有这一特点,而且日益加强。一是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帝独裁及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能够满足统治者的私欲及权力欲望;另一方面,以强权方式来巩固和加强自己“家天下”的统治。 1.斗争原因 (1)作为帝王的政治助手,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 (2)帝王往往采取限制 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相权 2.斗争过程 (1)西汉: ①背景:汉初继承秦制,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汉武帝 幼年即位,丞相把握行政大权。 ②措施:频繁更换 ,使相权受到打击;从身份低 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建立“中朝”与“ ”相对应。 丞相 外朝 (2)唐代: ①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 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②通过增加宰相身份的官员,分散相权。 尚书省 (3)宋代: ①设置 ,其长官简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 ②增设“ ”作为副宰相以分散相权。 ③设枢密院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3.斗争目的 (1)防范宰相擅权。 (2)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 (3)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4. 斗争结果 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1.监察机构的设立 (1)秦代: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 监察的官员。 (2)西汉: ①中央: 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 机构。 ②地方: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 ,各设 一人监察。 御史大夫 十三州部 刺史 (3)唐代: 定期到京都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 (4)宋朝: 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5)元朝: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 ,由监察御史复按。 2.评价 (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和规范执政,防止 官员贪污腐败。 (2)消极:专制制度的 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 是有限的。 御史台 提点刑狱司 御史台 本质 1.中国古代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