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铜器解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青铜器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也孕育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由于其特有的自然条件与历史原因,有幸保留了极为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青铜器是古代劳动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的伟大发明,它不仅标志着人类生产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凝聚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种类大致可分为:工具、兵器、饮食器和礼乐器等,是研究我国古代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料,其造型与纹饰具有重大的美学价值。?   据史籍记载,山西早在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万荣县庙前村后土祠附近发现了铜鼎,元狩七年,汉武帝认为是祥瑞,遂改年号为“元鼎”。唐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在庙前村后土祠又发现铜鼎,唐玄宗将原来的河中府汾阴县改名为宝鼎县。明、清以来,地下出土铜器渐增,有闻喜县南王村出土商代“父癸敦”、“〓卣”太原市出土的“铜鹦鹉”,偏关县出土的商代“〓卣”,永济县出土的商代“参父已”,万荣县庙前村出土的春秋晚期“〓铺”和“〓钟”,代县蒙王村出土的春秋晚期吴王夫差鉴,浑源县李峪村出土的春秋战国间青铜器群,吉县出土东周铜器等。但上下千余年出土青铜器总数不多,并且大都被掠夺、盗运到国外,收藏在美、英、法、日、德等国博物馆中。1949年以后,文物考古事业受到重视,地下出土文物得到妥善保护。四十余年来,山西青铜器出土已超过三千余件,其数量之多,器形之美、纹饰之精都远远地超过过去千余年的发现,成为全国研究商周青铜器的重要出土地区之一。    一、据考古发掘证明,我国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原始红铜器物的实物资料。   80年代初,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的古墓中出土的一件用红铜制造的铃铛,经碳14测定,年代约在公元前2085年,略早于河南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铜〓年代,是山西省发现的最早铜制品,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的新发现,是近年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之一。该遗址出土的铜铃长6.3、高2.7、壁厚0.3厘米,是一件含铜量高达95%的红铜铸件,它是仿照遗址早期文化层内的陶器制造的,是中原地区目前见到的最早的红铜制品之一,已充分证明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龙山文化时期(含甘肃齐家文化)中国已经进入铸造铜器的初级阶段。 同时,在夏县东下冯二里头文化类型的典型遗址中,也有早期红铜和青铜小工具等发现。东下冯遗址面积有25万平方米。碳14测定,年代在公元前1900-1500年之间,是研究我国夏文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在遗址的第三期文化遗存中,已有铜凿和兵器镞发现。经定量测定、光谱定性分析和金相鉴定,除凿为红铜制品外,其他均为青铜制件。同时在三期地层中还出土了一件铸造青铜斧的石范,片麻岩制成。这里青铜小工具的母型都是仿造石器而来,斧,形短小,无銎,不能安装木柄;凿,扁平长条形,横剖面呈梯形,顶端略宽;刀,弧形刃,尖上翘,长方形的柄;镞,双翼,两面有脊,铤横剖面有扁圆形菱形两种,长5-8厘米,酷似石箭头。铜爵,俯视呈桃形,前有流,后有短尾,流后有柱,柱呈三角形,腹微外鼓,爵身有一道弦纹,圜底,下附三个棱形尖足,素面,流至尾长14厘米。这些铜制品的造形特征说明东下冯时期的青铜铸造工艺仍保留着原始性质,同河南二里头文化类型相同,这时已经进入青铜器时代。但生产工具仍以石质的铲、镰、斧为主。陶寺和东下冯二遗址正处在传说中的夏墟范围之内,陶寺的年代略早,相当唐尧至夏人时期,东下冯相当于夏末商初。 汤灭夏后,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主要在黄河之南,现河南北部。山西与河南省仅仅是一河之隔的近邻。考古调查表明,相当于二里岗时期的商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晋南黄河畔的平陆、永济、垣曲、夏县、曲沃;东南部的黎城、潞城、长子;晋中有太谷;以及大宁、隰县等地。这些地方都出土过不少商代文化遗存。目前,在夏县和垣曲古城南关发现的两座商城遗址,已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夏县东下冯发现的商代城址呈矩形,城墙宽6-8米。圆形建筑群基址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此外,还有窑址、窖穴等。出土铜器有爵、镞等。垣曲古城镇南关发现的商代早期城址,平面呈平行四边形,面积约12万平方米。城内东南部为居民区,中部有一组夯土建筑群,可能是宫殿区。有两座二里岗时期铜器墓压在城墙上,出土铜器有直领尖锥足、鼎、爵等。   一九九○年初,在平陆县坡底乡前庄村发现的商代早期祭祀遗址出土了一批二里岗期铜器。主要有大方鼎1件,大圆鼎2件,一件;同时出土的还有爵、觚、有銎的铜斧等。此外还发现有赞、凿、灼痕的无字卜骨。这些都是商代王室所用之物,是王权统治的象征。建邦立国的重器,都是与古代祭祀黄河、祈福禳灾相联系的。这一批铜器对研究早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非常重的意义。   还有沁水县南沟村发现早商时期尖锥足爵,在颈、腹部已有简单饕餮纹、数道弦纹,流短、柱呈方铁钉状。与前者风格、时代相同。 另外在长子县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