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普通工业安全卫生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射频电磁波 任何交流电路都能向周围空间放射电磁能,形成有一定强度的电磁场。交变电磁场以一定速度在空间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辐射。当交变电磁场的变化频率达到100kHz以上时,称为射频电磁场。射频电磁辐射包括1.0×102~3.0×107kHz的宽广的频带。 射频电磁波按其频率大小分为中频、高频、甚高频、特高频、超高频、极高频六个频段。 4. 电离辐射粒子和射线 (1)粒子和射线 α粒子是放射性蜕变中从原子核中射出的带阳电荷的质点,它实际上是氦核,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质量较大。α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为几厘米至十几厘米,穿透力较弱,但有很强的电离作用。常用的来源为钋210和镭226等。 第四节 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4. 电离辐射粒子和射线 (1)粒子和射线 β粒子是由放射性物质射出的带阴电荷的质点,它实际上是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空气中的射程可达20m。β粒子的电离作用较弱,但穿透力很强,能穿透6 mm厚的铅板或25 mm厚的木板。常用的来源为碳14、钙45、磷33。 中子是放射性蜕变中从原子核中射出的不带电荷的高能粒子,有很强的穿透力,与物质作用能引起散射和核反应。 X射线和γ射线为波长很短的电离辐射,X射线的波长为可见光波长的十万分之一,而γ射线又为X射线的万分之一。两者都是穿透力极强的放射线。γ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为数百米,能穿透几十厘米厚的固体物质。X射线的常用来源为X射线机。γ射线的常用来源为镭、碘31、钴60及高能量X射线机。 第四节 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二、非电离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1. 紫外线的危害与防护 危害 紫外线可直接造成眼睛和皮肤的伤害。 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可被皮肤的不同组织层吸收。波长2.20×10-7m以下的短波紫外线几乎可全部被角化层吸收。波长2.20×10-7~3.30×10-7m的中短波紫外线可被真皮和深层组织吸收。 空气受大剂量紫外线照射后,能产生臭氧,对人体的呼吸道和中枢神经都有一定的刺激,对人体造成间接伤害。 防护 在紫外线发生装置或有强紫外线照射的场所,必须佩带能吸收或反射紫外线的防护面罩及眼镜。此外,在紫外线发生源附近可设立屏障,或在室内和屏障上涂以黑色,可以吸收部分紫外线,减少反射作用。 第四节 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2. 射频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危害 在射频电磁场作用下,体温明显升高。接触人员会出现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神经兴奋性增强、失眠、嗜睡、心悸、记忆力衰退等。 在射频辐射中,微波波长很短,能量很大,对人体的危害尤为明显。微波除有明显致热作用外,对机体还有较大的穿透性。尤其是微波中波长较长的波,能在不使皮肤热化或只有微弱热化的情况下,导致组织深部发热。深部热化对肌肉组织危害较轻,因为血液作为冷媒可以把产生的一部分热量带走。但是内脏器官在过热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血液冷却,有更大的危险性。 微波引起中枢神经机能障碍的主要表现是头痛、乏力、失眠、嗜睡、记忆力衰退、视觉及嗅觉机能低下。微波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血管痉挛、张力障碍症候群。初期血压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升高。长时间受到高强度的微波辐射,会造成眼睛晶体及视网膜的伤害。低强度微波也能产生视网膜病变。 防护 基本措施是,减少辐射源本身的直接辐射,屏蔽辐射源,屏蔽工作场所,远距离操作以及采取个人防护等。在实际防护中,应根据辐射源及其功率、辐射波段以及工作特性,采用上述单一或综合的防护措施。 第四节 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三、电离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1. 电离辐射的危害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由超过允许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于机体的结果。放射性危害分为体外危害和体内危害。 体外危害是放射线由体外穿入人体而造成的危害,X射线、γ射线、β粒子和中子都能造成体外危害。 体内危害是由于吞食、吸入、接触放射性物质,或通过受伤的皮肤直接侵入体内造成的。 第四节 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2. 电离辐射的防护 (1)缩短接触时间:从事或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体受到外照射的累计剂量与暴露时间成正比。 (2)加大操作距离或实行遥控: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屏蔽防护:采取屏蔽的方法是减少或消除放射性危害的重要措施。屏蔽的材质和形式通常根据放射线的性质和强度确定。屏蔽γ射线常用铅、铁、水泥、砖、石等。屏蔽β射线常用有机玻璃、铝板等。 (4)个人防护服和用具:任何有放射性污染或危险的场所,都必须穿工作服、戴胶皮手套、穿鞋套、戴面罩和目镜。 (5)操作安全事项:合理的操作程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减少放射性物质的伤害。 (6)信号和报警设施:对于辐射区或空气中具有放射活性的地区,以及在搬运、贮存或使用超过规定量的放射物质时,都应严格规定设置明显警告标志或标签。 第四节 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一、生产中的有害因素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