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讲座教程分析.ppt

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讲座教程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压波动规律:“二高一低” 清晨,血压持续上升,上午9-11时达到最高;↑ 然后逐渐下降,下午3-6时再次升高;↑ 夜幕降临,血压再次降低,入睡后持续下降。 ↓ 注意:个别患者的血压波动特殊,需做动态血压检测才能得知。 服药最佳时间:早上7时,下午2时 短效作用药物:餐前服用吸收好,一天三次。某些短效药物会引起医源性的糖尿病、肾病、冠心病。 长效作用药物:受饮食影响不大,每天只需服用一次,最佳时间是起床后半小时内服用 控释剂药物:一般都不能咀嚼或压碎后服用。最好饭后服,饭前服容易影响释放量,引起胃部不适。 选择一天服用一次的长效制剂,起床清醒后服药,既保证了一天24小时血压平稳,又不易忘记,避免了漏服药的情况。 用温开水送服 (降压药用绿茶水送服效果更好) 避免躺着服药:引起咳嗽或损伤食道 忌喝西柚汁和含盐高食品:会增加副作用,增高血压 避免用其他饮料送药:相互作用,影响疗效,导致危险 避免服药后立即运动:影响药物吸收效果 中国糖尿病正在爆发流行 20世纪70年代:糖尿病患病率不足1.0% 目前糖尿病人近5000万人 每年增加120万,每天至少增加3000人? 我国糖尿病的现象,是近20年才出现 “基因节俭”学说:长期贫穷(吃糠咽菜)→基因节俭→迅速变富(甜食油腻)→基因的改变慢于生活环境的改变。 遗传因素:中国人为好发人群,富裕国家华人患病率在10%以上。 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的结果。膳食热量特别是动物性食品热量增多。 平均寿命延长(老龄化):60岁以上>10%,65岁以上>7%。 医疗条件改善:对糖尿病的警惕性和检测手段提高,早期诊断病人增加。 生活模式不健康:吃的太多,大吃大喝,吸烟;活动太少;生活紧张,长期焦虑状态 正常 血糖增高 糖尿病 空腹 <6.1 6.1~6.9 ≥ 7.0 餐后 <7.8 7.8~11.1 ≥ 11.1 ▲唯一指标是血糖。 ▲无症状者≥2次异常可以诊断。 如何及早发现糖尿病? 重点人群为: 1.年龄≥45岁 2.超重 3.有糖尿病家族史 4.有高血压、高脂血症 5.有妊娠期糖尿病史 糖尿病综合治疗“五驾马车” 如何做到科学饮食? 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 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限制脂肪摄入,适量选择优质蛋白。 放宽主食的限制,减少或禁止单糖及双糖的食物。 高纤维膳食。 减少食盐摄入。 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定餐。 多饮水,限制饮洒。 糖尿病患者不宜吃什么? 不宜吃甜食、饮料等,如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淇淋、甜饮料、甜饼干、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食品,因为以上食品含糖很高,食用后易出现高血糖。 不宜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及动物脂肪,如动物的脑、肝、心、肺、腰、蛋黄、肥肉、黄油、猪牛羊油等,还有干果,如花生、瓜子、核桃等,因以上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吃水果有讲究:挑选一些含糖量低的水果,如火龙果、草莓、猕猴桃、桃、梨、桔子、柚子等等。不宜吃香蕉、柿子、红枣、山楂等含糖量高的水果 糖尿病患者宜适量运动 走路 体操 骑车 慢跑 上下楼梯 跳舞 如有下列情况者,需及早到医院检查血糖 1.口干、饮水多、尿多。 2.饭量大,但体重减轻。 3.反复发生皮肤疮、疖、痈。 4.妇女外阴搔痒。 高血脂与哪些疾病有关? 黄色瘤 冠心病 脑中风 胆石症 血脂检查注意事项 空腹12小时以上晨间取血 取血化验前的最后一餐忌用高脂食物,不饮酒 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 避免药物影响 如避孕药、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激素类药物等 调节血脂“三大法宝” 健康饮食 改善生活方式 温馨提示 关于高血脂 什么是高血脂? HDL-C TC 和或 TG 或 脂肪肝 急性胰腺炎 加重糖尿病 加重肾病 高血压 容易患高血脂的人 有高血脂家族史 体型肥胖者 中老年人 长期高糖饮食 绝经后妇女 长期吸烟、酗酒 习惯于静坐的人 精神紧张 患肝肾疾病、糖 尿病、高血压 高血脂易感人群 高血脂的危害 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血脂增多, 形成“血稠” 血管壁中沉积, 形成粥样斑块 斑块增多/增大, 堵塞血管 冠心病 脑中风 检查血脂至关重要 普通人 每2年检查一次 40岁以上的人 每1年检查一次 高危人群和高血脂患者 听从医生指导定期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