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资料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主要为孢子生殖 放线菌的生产应用: 从它们中制成了许多的抗菌素如头孢拉定、链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春雷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卡那霉素等 3) 真核微生物 Protozoa(原生动物) Slime molds(粘菌) Fungi(真菌) Alga(藻类) 酵母菌 芽殖酵母 裂殖酵母 yeasts 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孢子绿色 青 霉 曲 霉 直立菌丝顶端呈现球状,孢子黄色、橙红色或黑色 孢子生殖 稀释法 刺突 囊膜 衣壳 核酸 4) 病毒 6.2.1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6.2.2微生物菌种分离和筛选 原则: (1) 菌的营养特性,在发酵过程中能利用廉价、来源丰富的培养基原料; 2)菌的生长温度,选择生长温度高于40℃的菌株,以降低冷却成本; 3)菌的遗传和生产能力稳定; 4)菌的转化能力和产物浓度要高; 5)菌容易从发酵液中分离; 6)菌株无毒,也不产生毒素。 6.2.2微生物菌种分离和筛选 步骤 1)采样:采样区域选择; 采样方法; 保存方法。 2)富集和分离:施加筛选压力的富集培养; 平板划线法或稀释平板培养法 6.2.2微生物菌种分离和筛选 产生特殊物质的微生物筛选 1) 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抑菌圈法、稀释法、扩散法、生物自显影法; 2)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筛选:生物诱导分析法、 SOS生色检测法; 3)抗病毒药物产生菌的筛选:鸡胚纤维芽细胞的噬菌斑形成法、小平板高效测定法; 4)免疫激活剂产生菌的筛选:细胞表面酶抑制法; 5)酶产生菌的筛选:底物转化法。 6.2.2微生物菌种分离和筛选 菌种选育 自然选育:自然变异中选育菌种; 诱变育种:物理化学因素诱变后选育菌种。 6.2.2微生物菌种分离和筛选 菌种保藏 根据微生物生理生化特点,使菌种长期处于低温、干燥、无氧、避光及缺乏营养等状态中,减少代谢,减少变异。 1)斜面保藏法 2)石蜡油保藏法 3)干燥保藏法 3)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6.2.3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微生物营养需求 1)碳源:构成菌体的主要元素;代谢产物的重要原料;能量的提供者. 碳源主要是糖类物质: 实验室常用葡萄糖 工业规模常用: 淀粉水解物 植物油 天然气\石油 纤维素/半纤维素 6.2.3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微生物营养需求 2)氮源:构成菌体的主要元素;代谢产物的重要原料. 无机氮盐 有机氮源 实验室 铵盐、硝酸盐 蛋白胨、牛肉膏及酵母膏 工业规模 硫酸铵、氨水 尿素、豆粉、鱼粉、玉米浆 6.2.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微生物营养需求 3)无机盐:构成菌体的成分;酶的辅基或激活剂;调节pH和渗透压。 主要元素 微量元素 P S Mg K Ca Fe Mn Zn Cu 工业规模中主要用无机盐补充。 6.2.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微生物营养需求 4)维生素:小分子有机物,是营养物质和辅酶。 培养基配制时不用添加。 6.2.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工业规模用培养基的一般要求 1)产物产率或菌体生成量; 2)无副产物; 3)产品质量稳定,易于精制获取; 4)易于通气或搅拌,废物少。 6.2.3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1)营养成分配比应恰当; 2)渗透压应合适; 3)pH值应合适; 4)氧还电位需符合要求。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