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谢谢!再见! 【课堂检测】 1.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基本原因是( ) A.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 B.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自然环境因素 C.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的差异 D.各地区生存条件的相互吸引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婚姻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B.交通和通信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C.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特殊影响 D.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不大 3.下列现象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去外省旅游、购物 B.由印度向中东劳务输出 C.由中国去美国长期定居生活 D.由山西省去广东省定居生活 A C C * *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学习的重点、难点: 重点: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内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流向,尝试分析时代背景。 3.学会归纳、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变化。 难点: 1.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重点是民工流动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 2.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提问: 1.读图(人口增长模式图),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点不一样。请说说图中三个时期人口变化的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比较三种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深圳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一个仅仅有数万人口的小县城。在1984年后的二十多年里,深圳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目前深圳已是一个有数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思考:深圳人口爆发性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大量的人口移入。说明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受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两个方面的影响 2.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的速度差异很大。我们来讨论下面的问题: 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 ①必须改变居住地 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 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大批卢旺达难民向国外迁移 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4、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5、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6、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7、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2、分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C1向A2 C1向D 不属于迁移的: A1向A2,C1向C2 A1向B1 3.国际人口迁移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意义 原因 迁入地区 迁出地区 特点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19世纪以前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加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非、欧) 美洲、大洋洲等大陆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亚、非、拉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 调整了劳动了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材料一 历史上,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西汉时我国北方人口占总人口的2/3,经过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引起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后,南方人口已占到全国的2/3。清末到民国中期迫于生计,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和甘肃等地。 4.国内人口迁移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古代 流向地区 迁移特点 影响因素 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意愿性迁移一直比较少。虽然在20世纪50—70年代也有大量的人口迁移活动,但均以行政调动为主,如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以及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空分车间安全用电管理制度.docx VIP
- 2025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入库题库与答案.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2024)黔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结构动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章节测验答案.pdf VIP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检查重点事项指导目录.pdf VIP
- 月度绩效考核评分表(通用类).docx VIP
- CNAS-CL02-2023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docx VIP
- 法医临床司法鉴定考试题.docx VIP
- 地面、墙面、吊顶施工方案汇总.doc VIP
- 新解读《GB_T 23169-2019发制品 教习头》最新解读.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