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_海上保险的发展历史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劳合社的特点(Lloyd’s) * 1、劳合社不是保险公司,是一个保险市场。 2、劳合社本身不经营保险业务,只为其成员(names,有译作名士、标志)提供交易场所和相关服务。 3、在劳合社里由成员自由组合,组成承保辛迪加(underwriting syndicate)。每个辛迪加组织均有个牵头人(leader underwriter),负责与经纪人商谈确定保险合同的有关条款、费率等。 4、投保人不能和保险人直接接触,而需通过经纪人分业务出单。劳合社的业务流程如下:投保人→经纪人→辛迪加牵头人(由组合内成员自由决定承保及承保份额)→承保未完转下一个辛迪加→劳合社出单处换取正式保单→投保人。 5、劳合社由其社员选举产生的一个理事会来管理,下设理赔、出版、签单、会计、法律等部,并在100多个国家设有办事处。 劳合社趣闻 * 在伦敦劳合社的大楼里,挂着一只神奇的小铜钟。它是在1799年从荷兰沿海一艘船“圣·卢丁”号中打捞出来的。来到劳合社后,它就担当起不同寻常的使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劳合社有个惯例,用这只小铜钟的钟声来宣告本社大宗生意的得失:一响是佳音,表示某项生意发了大财;两响则是“噩耗”,说明某宗生意亏了血本。 劳合社近年亏损原因 * 美国石棉产品造成的人员伤亡责任险索赔案。 1989年雨果和安德鲁飓风造成财产严重损失的索赔。 英国最高法院判决劳合社承保人对其投资者的资金管理不善而负有10.5亿美元的赔偿责任。 劳合社的承保人或保险公司承保的业务在劳合社保险市场相互分保,致使风险过分集中,发生的索赔累积成灾,而没有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著名的“埃克森—瓦尔德兹”(EXXON VALDEZ)油轮污染案致使劳合社承保人蒙受了严重损失。 当美国的保险公司被强制赔偿受污染场地的清理的费用时,劳合社作为分保接受人,也同样面临着严重 的巨额损失赔偿。 “9.11”事件也使劳合社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第六章 海上保险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海上保险的起源与发展 一、共同海损的分摊原则是海上保险的萌芽 二、船货抵押借贷是海上保险的雏形 三、意大利是现代海损保险的发源地 四、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海上保险立法 一、共同海损是海上保险的萌芽 公元前2000年,地中海一带就有了广泛的海上贸易活动,当时由于船舶构造非常简单,航海是一种很大的冒险活动,要使船舶在海上遭遇风浪时不致沉没,一种最有效的抢救办法是抛弃部分货物,以减轻载重量,为了使被抛弃的货物能从其他受益方获得补偿,当时的航海商提出了一条共同遵循的原则:“一人为众,众为一人”。 这个原则后来被公元前916年的罗地安海商法所采用,并正式规定为:“凡因减轻船只载重投弃入海的货物,如为全体利益而损失的,须由全体分摊归还”。 二、船货抵押借贷是海上保险的雏形 这种做法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海商活动中,这种做法通过航海及贸易之间的交流被传入当时海上贸易活动发达的地区,最后盛行与意大利及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地区。 早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海上抵押借贷已经被从事海上贸易的腓尼基人所采用。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799-700年;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799年-600年。) 船货抵押借贷制度 船货抵押借款后因利息过高被罗马教皇九世格雷戈里禁止,后来出现了“无偿借贷”制度,在航海之前,由资本所有人以借款人的地位向贸易商借的一笔款项,如果船舶和货物安全抵达目的港,资本所有人不再偿还借款,反之,如果船舶和货物中途沉没和损毁,资本所有人有偿债责任。 这与船货抵押借款的顺序正好相反,与现代海上保险的含义更为接近。 三、意大利是现代海上保险的发源地 在14世纪中期,意大利已经出现了类似于现代保险形式的海上保险活动。最初的海上保险仅由口头约定,后发展到书面合同形式。 意大利诞生世界第一张海上运输保险单 1347年10月23日,意大利商船“圣·克勒拉拉”号要运送一批贵重的货物由热那亚到马乔卡。这段路程虽然不算远,但是地中海的飓风和海上的暗礁会成为致命的风险。这可愁坏了“圣·克勒拉拉”号的船长,他可不想丢掉这样一笔大买卖,同时也害怕在海上遇到风暴而损坏了货物,他可承担不起这么大的损失。正在他为难之际,朋友建议他去找一个叫做乔治·勒克维伦的意大利商人,这个人以财大气粗和喜欢冒险而著名。于是,船长找到了勒克维伦,说明了情况,勒克维伦欣然答应了他。 。 双方约定,船长先存一些钱在勒克维伦那里,如果6个月内“圣·克勒拉拉”号顺利抵达马乔卡,那么这笔钱就归勒克维伦所有,否则勒克维伦将承担船上货物的损失。这样,一份在今天看来并不完备的协议就成了第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