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染途径 1.结核菌侵入血液,形成结核菌血症,经血循环播散到脑膜,或脉络丛血管膜引起,常为全身血行播散型结核的一部分,婴幼儿多为此感染途径; 2.结核感染后,可发生隐匿的血行播散,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其附近组织形成结核病灶(Richie病灶),当机体内外因改变,结核病灶破裂,排出大量结核菌至蛛网膜下腔而发病,往往于年长儿; 3.此外证实颈椎结核可以直接蔓延侵犯脑膜,但极罕见。其他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头部外伤可促使结脑发病。 病理 ★脑膜病变:软脑膜弥漫充血、水肿、炎性渗出,并形成许多结核结节。蛛网膜下腔大量渗出物集聚,因重力关系,脑底池腔大、脑室血管神经周围的毛细血管吸附作用,使炎性渗出物易在脑底池聚集。渗出物可见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及干酪坏死。 ★颅神经损害:浆液纤维蛋白渗出物波及脑神经鞘,包围挤压颅神经引起颅神经损害,常见第Ⅲ、Ⅶ、Ⅵ、Ⅳ、Ⅱ对颅神经障碍的临床症状。 ★脑部血管病变:早期急性动脉炎,病程长者,增生性结核病变较明显,可见栓塞性动脉内膜炎,严重者可引起脑组织梗死、缺血、软化而致偏瘫。 ★脑实质病变:炎症可引起蔓延至脑实质,或脑实质原已有结核病变,可致结核性脑膜脑炎。少数脑实质内有结核瘤。 ★脑积水及室管膜炎 ★脊髓病变:炎症可波及脊膜、脊髓脊神经根。 不典型表现 婴幼儿急性起病,进展较快,有时仅以惊厥起病; 早期脑实质受累损害者,可表现为舞蹈病或精神障碍; 早期脑血管损害者,可表现为肢体瘫痪; 合并脑结核瘤者,可有类似颅内肿瘤的表现; 当颅外结核病变严重时,可将脑膜炎的表现掩盖使脑膜炎的表现不明显; 后遗症 脑积水 颅神经障碍 智力低下 癫痫 肢体瘫痪 尿崩症等 临床分型根据小儿结脑的病理变化、病情轻重及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4型 浆液型 脑底脑膜炎型 脑膜脑炎型脊髓型 脊髓型 2.临床表现 凡有上述病史的患儿出现性格改变、头痛、不明原因的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相交替及顽固性便秘时,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眼底检查发现有脉络粟粒结节对诊断有帮助。 3.脑脊液检查 常规: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呈毛玻璃样,蛛网膜下腔阻塞时,可呈黄色,静置10-24小时后,脑脊液中可有蜘蛛网状薄膜形成,涂片可作抗酸染色,结核菌检出率较高。白细胞数多为50-5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但急性进展期,脑膜新病灶或结核瘤破溃时,白细胞数可>1000×106/L,其中1/3病例分类以中粒细胞为主。 生化:糖和氯化物均降低为结脑的典型改变。蛋白量增高,一般多为1.0-3.0g/L,椎管阻塞时可高达40-50g/L。对脑脊液改变不典型者,需要重复化验,动态观察变化。 涂片:脑脊液沉淀物涂片抗酸染色镜检。 4.其他检查 结核抗原检测: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脑脊液结核抗原,较敏感、快速诊断。 抗结核抗体测定:以ELISA法测结脑患儿脑脊液PPD-IgG抗体,其水平高于血清中的水平。PPD-IgM抗体于病后2-4天开始出现,2周达高峰,8周时基本降至正常,早期诊断;PPD-IgG抗体于病后2周上升,6周达高峰,约在12周时降至正常。 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活性测定:ADA主要存在T细胞中,63-100%结脑患儿脑脊液ADA增高(>9ug/L),ADA在结脑发病1个月内明显增高,治疗3个月后明显降低,早期诊断方法。 4.其他检查 脑脊液结核菌培养:可靠依据。 PCR:应用PCR技术在结脑患儿脑脊液中扩增出结核菌所特有的DNA片段,能使脑脊液中极微量结核菌体DNA被准确地检测,灵敏度、特异性较高。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结脑时脑脊液IgG明显升高,较病毒性脑炎高,但较化脑低。 胸片可有结核病改变 头颅CT在疾病早期可正常,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基底节阴影增强,脑池密度增高、模糊、钙化、脑室扩大、脑水肿或早期局灶性梗死征。 脑电图检查:急性期患儿绝大多数脑电图异常,表现为弥漫性δ波(3周/秒以下)及θ波(4-7周/秒)慢活动,不对称。可见不对称偶发尖式棘波;重度异常时可见明显不对称,多发尖、棘、尖-慢、棘-慢等病理波。于合并结核瘤或局部脑梗塞时可见占位性或局灶性改变:表现为局部δ波。但脑电图的改变无特异性,仅可作为临床的辅助诊断,而对病原鉴别诊断方面意义不大。而对随访治疗效果、判断预后及后遗症有帮助。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4.糖皮质激素 必须在使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 可控制炎症,减少渗出,降低颅内压,可减轻中毒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有利于脑脊液循环,减少粘连,从而减轻或防止脑积水的发生。 早期使用效果较好,泼尼松:每日1~2mg/kg(45mg/d),1个月后减量,疗程8~12周。地塞米松比强的松强5倍,故剂量为其1/5;氢化可的松在急性期可点滴1疗程1-2周,剂量5mg/k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