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湖地区崧泽文化末期考古学文化面貌及其聚落的变迁――兼谈崧泽文化及良渚文化的分界.pdfVIP

环太湖地区崧泽文化末期考古学文化面貌及其聚落的变迁――兼谈崧泽文化及良渚文化的分界.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0 环太湖地区崧泽文化末期考古学文化面貌及聚落的变迁 地域文明 环太湖地区崧泽文化末期 考古学文化面貌及聚落的变迁 ——兼谈崧泽文化与良渚文化的分界 仲召兵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江杭州 310014 ) 内容提要:崧泽文化时期的太湖流域可分为四个亚区,即太湖西部地区、余杭地区、太湖东南部 地区和太湖东北部地区。在这一地区,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过渡阶段的聚落变迁可分为三种类型:原 有聚落基础上布局结构的调整、同一遗址上聚落的更替以及新出现的遗址与聚落。以罗墩和赵陵山 的早期墓葬、张陵山上层墓葬、福泉山黄土层的墓葬为代表的这一阶段遗存可以作为良渚文化开始 的标识,也即崧泽文化与良渚文化的分野。 关键词:崧泽文化末期 良渚文化早期 考古学文化面貌 聚落 社会分化 中图分类号:K871.13 文献标识码:A H 崧泽文化是以1960年发掘的上海崧泽遗址命 两个阶段的社会分化情况。综合这些方面来看, W 名的考古学文化。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崧泽文化遗址 这类遗存与崧泽文化晚期社会文化面貌更加接 大量涌现出来,其中,学术界对以江苏吴江 [1] [2 ] 龙南 ,上海松江姚家圈 ,浙江余杭吴 [3 ] [4 ] N 家埠 、良渚庙前 等为代表的所谓崧 泽文化至良渚文化过渡阶段遗存的文 化属性的认识颇不一致,归纳起来主要 D [5 ] [6 ] 有崧泽文化晚期 、良渚文化早期 、崧 泽文化至良渚文化过渡阶段[7]等几种观 [8] 点,个别学者提出了“龙南文化”的命名 。 产生以上分歧的根源在于,在崧泽文化 向良渚文化转变的过程中,既出现了一 些新的文化因素,又保留有较多崧泽文 化的特点,因而造成了对这一类遗存文 化归属上的两难,同时,各地区背景和 演进方式不同导致的地区差异也增加 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对此,大家多着 眼于以陶器为核心的物质文化面貌,笔 者认为,此外还应结合崧泽文化向良渚 文化转变的背景、方式与特点及前、后 图一// 环太湖地区崧泽文化分区 收稿日期 2012-11-01 作者简介 仲召兵(1980-),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新石器时代考古。 《东南文化》2013年第3期总第233期 61 H W 图二// 浙江湖州毘山遗址崧泽文化墓葬出土器物分期 1~10.M25:8、M2:6 、M2:5 、M25:7 、M25:3 、M3:2 、M9:13 、M9:4 、M2:8 、M2:3 N 11~20.M33:2、M32:6 、M32:10 、M33:4 、M32:1 、M32:7 、M47:11 、M48:3 、M32:8 、M48:5 近,而与典型的良渚文化有着较大的区别。下面 个阶段的遗存。 D 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并从 从毘山、邱城等崧泽文化晚、末期的遗址看, 这个角度谈谈对崧泽文化与良渚文化分界的看 这一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有着强烈的地域特 法。 色,假腹圈足盘(豆)、假腹高柄杯、带把盉等较为 一 崧

文档评论(0)

liyb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