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uO-Fe2O3体系的相互作用.pdf
CuO-Fe2O3体系的相互作用
徐 杰* 王文祥
郑(州大学化学系,郑州 450052)
提 要
用热分析及XRD技术研究了Cu-Fe复合氧化物体系中CuO与Fe2O3的相互作用。结果表
明,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T-TG-DTG曲线表征。CuO与Fe2O3的简单机械混合不能形
成新的热活性物质。经1073K焙烧后,形成有CuFe2O4的新化合物。在沉淀法得到的CuO粉
末上浸 铁组分,低温下虽然不能形成新化合物,但各组分的还原特性发生了改变,这表明
有新的状态出现和相互作用存在。在CuO与Fe2O3组成的复合体系中,组分间相互作用的情
况不同,会显著地影响还原温度和还原程度。
作者 1(发现,在沉淀法得到的CuO粉末上浸渍铁组分后,红外光谱图上Fe-O键
的特征吸收峰向低波数位移,这是因为Fe2O3在CuO基体上发生分散,组分间的相互作
用引起的。这种相互作用,使得Fe-O键受到削弱。在另一种情况下,若两种金属氧化
物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时,有可能使M-O键加强。由于相互作用的类别和强弱不
同,使得M-O键特性发生变化,反映在还原行为上会有不同表现。
热分析原理指出 (,微商热重DTG)曲线上峰的数目和大小分别对应着试样变化
的阶段和重量。根据DTG曲线的特点,Arora等3(用差分微商热重DDTG 法研究了
二元组分体系的相互作用。Singh等 4)还从热分析角度对ZnO和Fe2O3的固相反应体
系进行过研究。本文对CuO和Fe2O3组成的复合氧化物体系的还原行为进行了研究,并
讨论了该复合物的两类不同的相互作用。
实 验 部 分
1.试样制备:CuO和Fe2O3分别由Cu(NO3)23H2OAR,北京化工厂)、
Fe(NO3)39H2OAR,北京南尚乐化工厂)与Na2CO3AR,上海虹光化工厂)水溶液进
行沉淀制得。沉淀物经洗涤、抽滤和烘干后,在673K空气中焙烧2小时,XRD实验证
实为CuO和虵Fe2O3。机械混合试样是将CuO与FO23e 混合均匀,反复研磨得到,经873K,
1073K空气中焙烧后得到焙烧试样。浸渍试样是用Fe(NO3)39H2O水溶液浸渍沉淀法
CuO粉末得到的,经673K,873K空气中焙烧2小时得到焙烧试样。试样中Cu与Fe的
原子比均为 1:0.4 粒度小于325目。
2.TG-DTG-DTA实验:在RigakuTG-DTA-DSC热分析仪上进行。H2气为还
1990年11月 6日收到。
*通讯联系人。
原气,经105分子筛催化剂、硅胶、5A分子筛净化处理,流最60ml/min 程序升温速
率为5K/min 试样称重后,同时记录T-TG-DTG-DTA曲线。
3.XRD实验:所用仪器为RigakuD/MAX-3B型衍射仪。Cu靶 =0.15418
nm ,Ni滤波片,扫描范围为2=25-70 衍射峰位置、相对强度及物相鉴定均由计
算机系统检索给出。
结 果 与 讨 论
一()CuO-Fe2O3复合体系的还原行为
图1给出了1073K焙烧的机械混合试
样在 H2气中的还原曲线。各试样的还原
结果列于表1,其中Ti,Tm,Tf分别代
表DTG 曲线上还原峰的初始、最大和终
止温度。失重度 的定义同前文 5)。理论
值 22.96 )可根据试样中的CuO CU,
Fe2O3Fe的总失氧量计算求得。由表1
可知:
1)无论机械混合试样还是浸渍试样,
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总失重度与理论值都非
常接近。最大误差仅 0.30%ァ。这表 明由
CuO和Fe2O3组成的复合氧化物体系可以
被彻底还原。
表 1各试样在H2气氛中的还原结果
2(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各试样的还原变得难以进行。表现为第一峰还原温度提
高,但相应的失重度却减小。第二峰的还原温度滞后。
3不同方法得到的试样在第一峰的失重度上有明显差异,表明存在着不同状态。
假定试样中CuO Cu,Fe2O3Fe3O4时对应的失重度应为15.31%,但焙烧的机械混
合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302铜基催化剂上甲醇合成的动力学研究Ⅱ.动力学模型的工业检验.pdf
- C6-C8芳烃HZSM-5,PHZSM-5及REY上吸附的红外研究.pdf
- Ca-Al催化剂上甘油与碳酸二甲酯酯交换合成碳酸甘油酯.pdf
- CaNaY和HZSM-5沸石的组成对酸性中心数和活性的影响.pdf
- Carbon-basedcatalysts:Openingnewscenariotodevelopnext-generationnano-engineeredcatalyticmaterials.pdf
- CarbonMaterialsasCatalystsforDecompositionandCO2ReformingofMethaneAReview.pdf
- Carbonmediatedcatalysis:Areviewonoxidativedehydrogenation.pdf
- Carbonnanohybridsusedascatalystsandemulsifiersforreactionsinbiphasicaqueousorganicsystems.pdf
- CarbonPasteElectrodePreparedfromChemicallyModifiedMultiwallCarbonNanotubesfortheVoltammetricDeterminationofIsoprenalineinPharmaceuticalandUrineSamples.pdf
- Catalysis:Anoldbutnewchallengeforgraphene-basedmaterials.pdf
- CuO-ZnO-Al2O3催化剂上的CO2加氢反应I.表面吸附中间态的表征及反应机理的研究.pdf
- CuOSBA-15催化剂上巴豆醛选择性加氢.pdf
- CuOZnOZrO2催化剂上CO2加氢反应机理的研究.pdf
- CuO分子筛夹心型吸附剂-催化剂的合成和性质.pdf
- CuO在TiO2载体表面上的分散状态.pdf
- CuTSPcSnO2纳米介孔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活性.pdf
- CuWO3-NiO上光促表面催化二氧化碳与水合成甲醇反应的规律.pdf
- CuZnAlZr催化剂上甲醇氧化水蒸气重整制氢Ⅰ.催化剂组成的优化.pdf
- CuZnAl水滑石衍生催化剂上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Ⅰ.催化剂焙烧温度的影响.pdf
- CuZnAl水滑石衍生催化剂上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Ⅱ.催化剂组成的影响.pdf
最近下载
- 《公共行政学》期末复习题.doc VIP
-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培训课件.pptx VIP
- 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第1章】 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概述 教学PPT课件.pptx VIP
- 吸湿器说明书(中英文)明远(46).doc VIP
- 学习解读《SLT 631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第 4 部分:堤防与河道整治工程》课件.pptx
- 以德育之笔——2025年秋季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安排表 第二版.docx VIP
- 新概念2册1-36课测试卷.pdf VIP
-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版.doc
- 入党志愿书(全电子版).pdf VIP
- 2025年秋季统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