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 例 中国 3.6亿 人均 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3.6亿 人均 0.75便士 练习:鸦片战争前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鸦片战争后一段时间英国工业品对中国的进出口额总体上没有太大变化。导致这种相近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民购买力有限 B. 中国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作用 C. 鸦片走私严重 D. 清政府仍实行闭关政策 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 例 中国 3.6亿 人均 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3.6亿 人均 0.75便士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英国商品的抵制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856-1860年) 根本目的: 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 ——进一步打开中国门户 练习: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都是 A. 为扭转贸易的逆差 B. 为打开中国市场 C. 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D. 为掠中国财富 1840~1860年,英国连续两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动力来自于 A.资本主义制度 B.工业革命 C.资本主义本质 D.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端因何重起)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856-1860年) 根本目的: 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 2、重大事件: 火烧圆明园、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A 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B 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C 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D 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扩大权益 担心危及统治利益 提出“修约”要求 拒绝“修约” 清政府 英法等国 (忙于镇压起义) 《天津条约》 (1858年) 《北京条约》 (1860年)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攻占北京 火烧圆明园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端因何重起)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856-1860年) 根本目的: 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 2、重大事件: 火烧圆明园、 签订《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海盗式”的扩张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割地 赔款 开埠 其他权益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关税由双方协定 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对比《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与它有何异同? 割香港岛给英国 五口通商 十口通商 增开天津为商埠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至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赔款2100万银元 赔给英国400万两、法国200万两白银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条约再签 营口 烟台 南京 镇江 汉口 九江 汕头 琼州 淡水 台湾 天津 宁波 上海 福州 厦门 广州 P52课本思考题: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总结通商口岸的布局和特点。 布局:从东南沿海到沿海再到内地,从南方扩展到北方。 特点:都在沿海和沿江地区。 近代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怎样? 继续:从原因、目的、从性质上看都 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为了侵略权益。 扩大:从国家上看由一国扩大为两国,从时间上看更长,从结果 侵略者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和权益。 请思考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端因何重起)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856-1860年) 根本目的: 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 2、重大事件:火烧圆明园、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1)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利益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何认识?并说明理由。 落后就要挨打 弱国无外交 抓机遇、促发展。 交流发展 …… 知识反思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开始,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谋求民族独立的历史,更是中国逐步融入世界,追赶世界发展潮流的历史,虽然有时是被动的、艰难的、沉重的、漫长的,沉痛的往事再次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只有交流才能发展。 * * * * * * * *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
文档评论(0)